消息被曝出的越多,有關蘋果造車的“真相”就越發(fā)撲朔迷離。
從2014年“泰坦計劃”浮出水面,到中途被曝大量裁員;從篤定的自己“下場”,到與現(xiàn)代汽車集團合作;從首款產品從今年就能亮相,到2024年才能真正開始生產……“蘋果造車”和“蘋果汽車”,似乎一切皆有可能。
不過,在對這些紛亂的“謠言”和“真相”進行梳理之后,我們還是不難發(fā)現(xiàn),這其中總有那么一些事情是能夠確定的。
蘋果造車,到底要不要拉上一家主機廠?
一家名為《MotorTrend》的雜志,在2016年6月,發(fā)表過這樣一篇文章:《你好,你是蘋果汽車嗎?》。雖然當時文章的重點并不在于蘋果是否將造車,而是討論每家汽車制造商越來越看重“獨家”的地位,都想要“由內而外”打造一套專屬于自己的產品和技術,但文中那段有關“蘋果可能會將復雜的制造業(yè)務外包出去,并避免美國征稅”的預測,還是在當時引發(fā)了行業(yè)內專家的巨大爭議。
“蘋果永遠不會制造自己的汽車?!倍诘玫搅艘恍皩嶅N”后的今天,再次翻開這家網站的主頁,果然,對于這件事情,他們的態(tài)度更肯定了一些。
“他看到了埃隆·馬斯克在創(chuàng)建特斯拉時遇到的‘制造地獄’,已是一團糟,就更不用說在成為全球汽車制造商的路上,必須要投入的資本和人力。截至發(fā)稿時,蘋果的市值已經達到2.2萬億美元,但即使如此,如果其要拿出50億-100億美元進行汽車制造,仍然可能會引發(fā)一些財務部門發(fā)來咨詢性備忘錄。所以蘋果一定會選擇低風險、高回報的道路?!币惨虼?,他們認為,未來在汽車行業(yè),蘋果一定會以tier 1的身份存在,而并非主機廠。
事實上,的確如上文提到的那樣,汽車制造實在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投資大、利潤低、周期長,作為一家全球頂級的科技制造商,蘋果實在沒有理由花這么大力氣,進入一個平均利潤率甚至還不到20%的行業(yè)之中。
“我要提醒大家,當蘋果公司進入pc,手機和可穿戴設備市場之前,其競爭對手的利潤率也是非常低的?!钡芸?,市場中又響起了另一種聲音,國際金融公司摩根士丹利的凱蒂·休伯特便是其中代表之一?!巴ㄟ^垂直整合以及推動sku擴展,Apple有能力讓一個低利潤行業(yè)獲得非??捎^的利潤,我不知道為什么汽車會有所不同。”
不過,這一切有個前提,那就是蘋果一定要自己造車?!癆pple只有在垂直整合的情況下才能發(fā)揮這一優(yōu)勢,這意味著他要獨立設計組件和產品的每個部分,而與另一家汽車制造商的合作并不是真正的途徑。”所以,休伯特認為,距離蘋果真正推出一款能夠有著巨大成本優(yōu)勢的產品,還需要很多年的時間。
而這剛好與我們的觀點不謀而合——無論是出于成本因素,還是要構成數(shù)據(jù)閉環(huán),蘋果一定會自己造車。
這幾年的中國車市已經讓我們看到了太多的例子,最近的一個便是百度。此前一直聲稱自己不會造車的百度,在拉攏了多家車企進入自己的生態(tài)圈后,卻依然決定要從最底層開始親自造車,這背后的原因正是數(shù)據(jù)。
什么是數(shù)據(jù)驅動?借用百度知道中的一個高分回答:“通過采集數(shù)據(jù)(這里的數(shù)據(jù)必須滿足大、全、細、時),將數(shù)據(jù)進行組織,形成信息流,在做決策或者產品、運營等優(yōu)化時,根據(jù)不同需求對信息流進行提煉總結,從而在數(shù)據(jù)的支撐下或者指導下進行科學的行動,就是數(shù)據(jù)驅動?!?/p>
一句話來說,就是將數(shù)據(jù)作為生產資料,通過科學的方法,運用到業(yè)務經營過程中,并不斷做出正向的反饋,促進業(yè)務優(yōu)化提高(來自知乎用戶Eric-王琳)。應用到汽車行業(yè),特斯拉已經為我們做出了一個很好的示范:從車端采集數(shù)據(jù)→發(fā)回到云端→云端完成算法訓練→再推送到車端,循環(huán)往復,最終實現(xiàn)算法地不斷迭代。
要獲得這些數(shù)據(jù),就必須依托于用戶的真實用車場景,而想要從真實場景中拿到數(shù)據(jù),蘋果就必須在這場造車運動中擁有絕對話語權,因為對于那些越來越看中獨立研發(fā)能力的車企們而言,這些前者想要的東西,同樣也是他們非常看重的。
相信這些,對于蘋果這樣一家企業(yè)而言,不會不明白。所以他一定會自己造車,至于此次與起亞合作究竟是“百度與吉利”的翻版,還是蘋果的一次過度,還需要時間告訴我們答案。
蘋果到底要造一輛什么車?
雖然有關蘋果和車企的合作模式,還是個未知數(shù),但從蘋果申請的各種的專利中,一輛“iPhone式的汽車”卻逐漸浮出了水面。
比如,蘋果申請了大量和汽車玻璃有關的專利,其中最特別的一個名為“可調整玻璃”。這種玻璃具有多層結構,在中間夾有可以通過電子控制的光學零組件。也就是說,看似簡單的一塊玻璃,卻擁有著變色、反光等各種意想不到的屬性。而利用這些功能,車窗玻璃可以變成鏡子,專供女生補妝使用;變成遮陽板,替乘客擋住眼部陽光,而且“板子”的位置還可以隨著光源移動,不管陽光在哪個方位,都能替你遮陽;甚至變成“窗簾”,“拉上”之后,外面便看不到車內的情況。
再比如,去年5月,蘋果一項名為“隱藏式使用者界面”的專利浮出水面。這項專利顯示,蘋果汽車或許會將所有的觸控界面都隱藏起來,或者運用新技術,讓其變?yōu)椤巴该鳌保挥挟斒褂谜呓佑|到界面時,那些“透明的材料”才會亮起,變成可操作的觸控屏幕。同時,啟動開關后,一些隱藏的攝像頭還可以將車輛信息投影在駕駛室內,讓駕駛員第一時間了解到最為詳細的信息。
而且,在蘋果的構想中,方向燈似乎也是一個不再被需要的配置,其有一項專利就是利用光纖取代原有車燈。設計原理與上述隱藏式界面十分類似,這些光纖平日不會“出現(xiàn)”,只有在打方向燈時,它才會在車尾亮起。而且,與日前智己汽車公布的新車功能類似,除了方向信號之外,這些光纖還能變身文字與后車進行溝通。
同時,蘋果還有一項名為“司機報警系統(tǒng)”的專利,從其描述的使用場景來看,這套系統(tǒng)可以告訴司機,一切路面狀況和相對應的駕駛方法,甚至連附近車輛的數(shù)據(jù)也能顯示到自己的眼前。
此外,在這些專利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蘋果為迎接無人駕駛時代的到來,做了很多準備。例如,在車身,蘋果將搭載各種具備感知功能的偵測器。其中有一種偵測器甚至是專門對著地面拍攝的,通過偵測地面狀況,調整輪胎的角度和方向,以降低車身震動頻率。
而在車內,蘋果便首先要對車門和安全氣囊“下手”。在他的構想中,當車輛不再需要駕駛時,乘客是需要對面而坐的,因此安全氣囊將被設計在了車輛中間,而車門也成為對開式,能夠自動控制的形式。
同時,當雙手得到解放之后,人們可能會在車內查看手機或閱讀文字,但根據(jù)此前的經驗,大多數(shù)人在顛簸的車內長時間閱讀,會出現(xiàn)暈車的癥狀。為此,蘋果甚至申請了一個叫作“實景VR防暈車浪”的專利,讓暈車人士在車內戴上特制的VR眼鏡,這樣便可像在沙發(fā)上看書一樣。
類似以上的各種新技術,蘋果在過去幾年間還申請了相當多。雖然這些功能并不會第一時間都讓消費者看到,但透過其中我們還是不難得出一個結論——汽車,真的越來越好玩了。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王蕊
本文地址:http://www.healthsupplement-reviews.com/news/qiye/136871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healthsupplement-reviews.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