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車企中,寶馬在電氣化領域的發(fā)力最早,初期布局以革命性的方式實施蛙跳戰(zhàn)略。從Project i開始的總體布局和投入都不菲,但實際實施卻有些叫好不叫座,影響了整個集團的發(fā)展思路。隨著戴姆勒集團和大眾汽車集團電氣化戰(zhàn)略的大力執(zhí)行,寶馬相對而言顯得較為慎重。
本篇研究將回顧寶馬Project i的過去、現(xiàn)在和變化,闡述其電氣化戰(zhàn)略執(zhí)行過程中的技術和產業(yè)進展,試圖在寶馬身上找到車企的電氣化戰(zhàn)略從激進到調整務實的經驗。
本文重點研究兩個問題:
1.寶馬Project i 1.0 基于電池重量增加考慮,通過輕量化技術采用輕質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CFRP)車身,這個技術在2018年來看比較超前,但由于CFRP成本昂貴且沒有下降趨勢,使得旗下產品銷售相對低迷,那么這種“捆綁考慮”是否有必要?
2.寶馬 Project i 2.0 構建出i-Next、i-Vision,將很多技術打包,融合了自動駕駛、智能網(wǎng)聯(lián)等各種全新的技術,這固然超前,但對于品牌和技術發(fā)展是否是正確的?
基于這兩個問題,我們不妨延伸思考下電動汽車的定位和產品品質衡量的標桿是什么?
圖1 從 Project i 1.0到Project i 2.0
寶馬提出到2025年集團旗下的新能源車型將增至25款,包括12款純電動汽車,覆蓋旗下所有品牌及車系,預計銷售占比達到15%-25%。這樣的實際反差,難免使得我們陷入深思,新技術、多種方向融合和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是否存在一致性上的分歧。
一、寶馬電氣化產品在全球市場的銷售情況
2017年,寶馬新能源汽車橫跨寶馬i系列,寶馬i performance和Mini三個產品線,全球銷量超過10萬臺。過去幾年增長速度喜人。
2013年,寶馬 i3推出,在全球推廣
2014年,寶馬 i3和i8聯(lián)袂推出,總銷量約1萬臺
2015年,年度銷售3.2萬臺以上,總累計銷量超過5萬臺
2016年,寶馬品牌上推出更多PHEV,年度銷量超過6.2萬臺
2017年,寶馬本身品牌與i系列的銷量占比分別是70%和30%(如下圖所示)
圖2 寶馬電氣化產品和市場圖譜
根據(jù)主要市場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寶馬在歐洲的銷量是主力,涉及車型比較全,總數(shù)約在6-7萬臺,其中i3為2萬臺,其他PHEV車型銷量約為5000至10000臺;在中國,根據(jù)進口和華晨寶華的數(shù)據(jù)估算,約為7000臺。
圖3 寶馬 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售情況
值得關注的是,寶馬i系列,特別是i3有相當?shù)囊徊糠侄际敲嫦蛐孪M者和新銷售模式走的,所以在美國的租賃比例冠絕所有車型,在所有電動汽車里的租賃占比最高,與平均租賃比相比差距更大。
圖4 寶馬i3在美國的租賃比例
2017年,寶馬向中國進口了2381臺i3電動汽車,有相當部分是與各個分時租賃運營商合作,這些車是分時租賃高端車型的首選——
寶馬 ReachNow即時出行攜手EVCARD分時租車,100臺純電動寶馬 i3升級版陸續(xù)在成都投入運營
首汽集團旗下共享汽車品牌Gofun出行新品牌分支Gofun Pro,以城市中高端商務區(qū)白領用車和B端企業(yè)用車需求為主,引入包含寶馬i3在內的多種車型
EZZY投入近500輛寶馬i3,但實際EZZY的運營結局并不好
不過,純電動汽車的擁有成本要面臨電池技術發(fā)展帶來的車輛折損,即使類似寶馬這樣采用了先進的電池系統(tǒng)管理技術、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電池的壽命損耗的企業(yè),也要面對電池性能衰減的問題,這就使得短期內買i3做運營并且實現(xiàn)收益顯得較難了。
二、Project i 1.0
寶馬展開電氣化項目Project i 是在2007年,當時政府對于排放和油耗和要求和現(xiàn)在是有差異的。因此這個項目的開始和投入,更多的是寶馬管理層基于戰(zhàn)略考慮實施的。
“寶馬的技術開發(fā)團隊專注于內燃機已有近50年的歷史,管理層和開發(fā)人員都處于舒適區(qū),電動汽車對開發(fā)團隊而言是全新的,基本沒有很多經驗;寶馬在內燃機方面的戰(zhàn)略優(yōu)勢會給集團電動汽車的發(fā)展帶來相當大的風險,寶馬集團董事會創(chuàng)建了一個完全獨立的業(yè)務部門,稱為Project i。日產和通用汽車也各自宣布了自己的電動汽車計劃,不同于其他車企在原有車型平臺改裝電動汽車,寶馬集團創(chuàng)建了一個全新平臺,從零開始開發(fā)電動汽車”。該項目耗時7年,在2013年寶馬i3量產前,整個項目投資數(shù)十億美元。
1.項目第一階段段
2008年,寶馬制定了電動汽車發(fā)展計劃,逐步開展重要部件的自主研發(fā)。首個大規(guī)模純電汽車項目選擇了很受歡迎的 Mini Cooper, 改裝了600輛,稱為Mini-E。Mini-E電池組是AC Propulsion提供的,電池采用了18650鋰電池,5088個電芯分為48個電池組,容量是35度電;由于改裝后整車增重300公斤,允許最大載重量低至195kg。
測試得到了很多的結論:Mini-E 能滿足90%的旅行需要,在美國平均日行駛里程只有60公里,其他地區(qū)更少,所以不需要每天充電;載物空間小,比行駛里程有限的影響還大。
最重要的偏差是Mini-E是家庭的第二輛車,很多用戶是以嘗試心態(tài)來使用的;對于續(xù)航里程的調研需求,基于較小的租賃樣本考慮,也限制了整體發(fā)展。
2010年初,寶馬展示了電動車試驗項目第二階段樣車,選擇了寶馬1系的雙門三廂車型,改裝了1100輛,稱為寶馬 Active E。車身超重問題仍然嚴重,電動寶馬120i比基本型重了400kg,達到1815kg。但是對使用空間影響不大,只是后備箱被占去了一小部分。
從這個階段寶馬得到的經驗是:電池很重。為此,Project i的車身需要考慮輕量化來平衡掉電池所帶來的重量增加。
圖5 寶馬i3之前項目的前半段
2、項目第二階段
項目第二階段是輕量化技術的實質性突破,寶馬把寶壓在了碳纖維上面。為了提升電動汽車的行使距離,必須大大降低汽車自重。CFRP技術的應用讓一輛標準車身自重降低了250公斤,現(xiàn)在僅重350公斤。
如下圖所示,基于控制整車整備質量的理念出發(fā),圍繞CFRP技術,寶馬巨量的投資在Landshut 工廠和使萊比錫工廠,把電動汽車和創(chuàng)新輕質制造中心兩個事情合在一起。
圖6 寶馬 Project i的技術著重點
如下圖所示,CFRP和Life Drive Architecture是捆綁的,著重于整體的吸能和潰縮設計。
在正向碰撞中,沖擊能量通過驅動和Life模塊進行優(yōu)化分配,高強度CFRP乘客艙幾乎沒有變形
后碰過程中,沖擊能量主要由驅動模塊吸收,耐沖擊的后端結構可保護高壓系統(tǒng)
側碰過程中,在門框中的蜂窩元件吸收沖擊能量并將其轉移到驅動模塊上, 高強度CFRP乘客艙可以大大減少碰撞的侵入,為乘員提供了良好的保護。
這種設計結合材質,對于輕量化的設計達到了一個階段性的頂峰。
圖7 寶馬的I3里面的Life Drive Architecture設計
也正是這項選擇,使得整個整車組裝工藝和零部件選擇與傳統(tǒng)車型產生了很大的差異,根據(jù)公開報道,相關的費用是按照10億歐元左右投入的。
圖8 CFRP對于零部件和整車工藝的變化
3、項目第三階段
項目的第三階段是寶馬i3量產,應該說之后的產品(從上圖可以看到)有些叫好不叫座。這也確立了兩個主要體制基本沿用到現(xiàn)在,在丁格芬工廠生產核心的驅動模塊,然后再到其他工廠進行組裝。
1) 寶馬丁格芬工廠裝配電池系統(tǒng)組裝生產線(有關電池的組裝和技術,在下一篇里面進行探討),還負責整個驅動單元的組裝
2) 寶馬Landshut工廠生產寶馬自行研發(fā)的驅動電機
圖9 寶馬Landshut工廠的電機產線
圖10 寶馬核心電氣部件的制造
二.Project i 2.0轉型
由于i品牌在銷量上相對停滯,寶馬在2016年3月推出了全新的i performance子品牌,基于i品牌的技術,i performance成為寶馬旗下插電式混動車型的專屬品牌,這個戰(zhàn)略也直接讓寶馬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得到了快速增長。
在Project I 1.0的定位上,寶馬推出了自動駕駛發(fā)展計劃Project i 2.0,在未來將重點發(fā)展高精度數(shù)字地圖、傳感器科技、云科技、人工智能等幾個關鍵的科技領域,以保證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發(fā)展,2015年寶馬投資HERE地圖業(yè)務便是在高精度地圖方面的部署。
Project i 2.0實施的目的打造iNext系列汽車以及未來式無人駕駛汽車網(wǎng)絡。寶馬宣稱將會率先進入無人駕駛汽車市場,并為無人駕駛汽車定制新的標準: EV技術,定位系統(tǒng),傳感系統(tǒng),自主和連通性能。從2013年i3出來到2021年的i-Next戰(zhàn)略,這個跨度也基本宣告了寶馬在獨立品牌運作方面的大轉折。
圖11 Project i 2.0 是以i-Next承接的
參考文件:
1. 寶馬 i Story: Revolutionizing Sustainable Mobility in Korea
2. Electrified – German manufacturer bet on e-mobility
來源:第一電動網(wǎng)
作者:朱玉龍
本文地址:http://www.healthsupplement-reviews.com/kol/63959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wǎng)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yōu)楸疚牡恼鎸嵭院椭辛⑿载撠煟^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ǎng)。本文版權歸原創(chuàng)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ǎng)(www.healthsupplement-reviews.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