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外媒報道,由于價格已跌至1歐元/千克(約合1.17美元/千克),鋼材已成為輕型車最常用的一款材料,約占當今車重的近60%(平均值)。
近年來,上市的電動車數(shù)量較少,前者采用鋁、鎂、碳纖維等超輕材料。然而,當車企大幅提升電動車產量后,預計鋼材將成為首選材料。
鋼材相對廉價,車企對該材料也更為熟悉,從安全性角度考量,鋼材的性能表現(xiàn)更好。相較于鋼材,鋁材更易撕裂,這類銳邊、皺褶及小半徑在制作過程中會給工程團隊帶來技術難題。
許多傳統(tǒng)車企正試圖在其純電動車方案中使用鋼材,這類車企正從內燃機車向電動車轉型。由于高端車細分市場銷量所占比例較低,較高的材料成本可通過其他車用部件的費用節(jié)省來抵消,或是通過較高的零售價格來彌補,該方法同樣適用于所有細分市場內電動車。目前,除中國和挪威外,其他地區(qū)的電動車銷量依然處于低位,且價格遠高于同等級別的內燃機車。
目前,各車企開始提升電動車產量,若各自的年產量在100萬輛/年,其鋁制車身的價格要高于鋼制車身,成本價格區(qū)間在1000-1500美元之間。出于經濟角度考慮,未來車企對車身的選材將從鋁材轉向鋼材。
若某家車企的電動車年產量在400萬輛乃至500萬輛以上時,不論是行業(yè)生產還是成本,都需要實現(xiàn)高效性。舉個例子:奧迪層逐步提升其鋁密集型A8平臺中鋼材的含量,在2009款奧迪A8車型中,鋁材在車身結構件中所占的比例高達92%,鋼材只占了8%。然后,在2018款奧迪A8車型中,鋁材所占比重跌至58%,鋼材所占比重則增至40.5%。
以白車身(BIW)為例,該部件是車輛中最重的一款結構件,未來可能采用先進高強度鋼板(advanced high-strength steel)來制作。車身面板或將采用鋁材或聚合物,至于動力總成或采用多種材料制作。
至于電動車,鋼材的機會也很大,其蓄電池組的防護外罩或能采用鋼材制作,目前瑞典鋼鐵公司(SSAB)正在研發(fā)新產品方案,旨在提供一款重量與鋁材或其他材料相當,但價格更為便宜、安全性更高的新鋼材產品。
展望未來,汽車業(yè)目前利用鋁材或碳纖維材料,大幅減少車重,但隨著未來電動車數(shù)量的提升,也可能重新轉向鋼材以節(jié)省成本。
目前,電動車數(shù)量正在逐步增多,該趨勢會對車企的選材造成何種影響,還有待時間檢驗。但個人預計,未來車企的選材將從鋁材轉向鋼材,且后者的用量極大。
來源: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www.healthsupplement-reviews.com/news/jishu/77240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healthsupplement-reviews.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