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是一個特別龐大的產業(yè),其中每一個細分領域都有一些項目存在做大做好的機會。如果一定要問我對哪個領域更看好,那就是自動駕駛。”M31基金董事總經理劉一昂坦言。
2011年,原本在中國移動旗下卓望集團工作的劉一昂,因機緣巧合進入清科創(chuàng)投,正式開啟投資生涯。隨后,劉一昂先后任職海納亞洲投資基金,順為資本,baidu風投等知名投資機構,主導并參與過拍拍貸(NYES:PPDI)、閃銀、云丁、極米等明星項目。
法國留學歸來的劉一昂,是一位典型的80后,時刻躋身于新鮮事物的浪潮中。去年的新能源汽車大會上,我見過他,長發(fā)及肩,還留著小胡子。
這次我們約在國貿的一家咖啡廳見面,初秋的北京不冷不熱,劉一昂早到一刻鐘,他給我發(fā)信息說,“今天天氣不錯,我坐外面?!?/span>
見面,我抱歉道久等,他喝了一口面前的卡布奇諾,微微笑著說:“沒關系的”,眼睛彎成月牙形。一套深藍色休閑服,還是及肩的長發(fā),只是剃掉了小胡子。
M31資本董事總經理劉一昂
一杯咖啡的時間,劉一昂講了三個點:自動駕駛、配件廠以及造車新勢力。他說,國內涉及自動駕駛領域的企業(yè)各有所長,但它們的未來尚不明確。盡管看好這個領域,但資本出手尤為謹慎。
同時,在這個資本寒冬的至暗時刻,劉一昂對造車新勢力提出了最實在的建議:一定要跑在前面,多賣車。因為在某種程度上,這是贏得資本青睞的最有效手段。
以下為對話實錄:(在不改變嘉賓原意的情況下,第一電動做了刪減)
自動駕駛最為看好,產業(yè)鏈中各有優(yōu)勢
第一電動:在新能源汽車這條產業(yè)鏈上,你有沒有持續(xù)或者正在觀望的項目?你有看好的細分領域嗎?目前該領域的市場格局是怎樣的?
劉一昂:新能源汽車這個行業(yè)從2016年左右開始“熱鬧”,那時我就在關注了。我曾經投過大道用車,它是一個分時租賃的公司,用的車是電動車為主。這屬于共享出行領域的,跟整個產業(yè)鏈,包括電樁、主機廠,都是協作關系。
其實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yè)而言,在發(fā)展初期時,想要直接To C把車賣給終端用戶還是相對困難的。從運營層面來說,To B就是不錯的突破點,即主機廠能和運營公司合作,就能提高整個產業(yè)鏈的效率。
比如說,早期深圳有很多比亞迪的出租車,后來滴滴、曹操本來就是吉利孵化的公司,它用了很多吉利的電動車,包括像分時租賃公司,基本上用的都是北汽的車。
其實,這是一個特別龐大的產業(yè),其中每一個細分領域都有一些項目存在做大做好的機會。如果一定要問我對哪個領域更看好,那就是自動駕駛。因為它是work的,盡管到今天為止,我們都仍然不知道它的路徑是什么樣的,或者是誰能成,但如果是Work的,整個汽車產業(yè)鏈就會發(fā)生非常巨大的變化。
這個“看好”,并不是說我今天看好某個自動駕駛公司,而是我看好這個產業(yè)整個產業(yè)。要做這個產業(yè),除了技術層面,還有數據層面、制造層面、運營層面都是不可忽略的。國內的企業(yè),在這些層面上各有優(yōu)勢。
算法層面,自動駕駛公司優(yōu)勢較大。它們的優(yōu)勢在于有一定的技術積累,在算法層面上處于領先水平,融資能力強,現金儲備大,像Momenta、Pony這種公司,現金儲備是很雄厚的,有很大的潛力。但是,它們在產業(yè)層面相對薄弱。
數據層面,百度的優(yōu)勢很大,滴滴的優(yōu)勢也不小,主機廠的優(yōu)勢也不容小覷。像特斯拉這樣,首先它是一個新能源汽車企業(yè),然后在賣車的過程中賺取利潤,賺取利潤的過程中還能收集數據,還能做測試,因為它有很多東西已經在實際的路上跑了。另外,我知道蔚來在這方面也有很多投入。
制造層面,主機廠的優(yōu)勢就很大了。
運營層面,滴滴、Uber的優(yōu)勢很大。目前看滴滴有數據,技術上稍微差了一點,但這不是不能彌補?,F在滴滴剛把自動駕駛業(yè)務分拆出來,我原來的老同事孟醒也去做COO了,但滴滴做自動駕駛肯定是奔著“共享出行”這個大方向去的,這方面滴滴的運營體系非常完備,所以它也很有機會。包括Uber現在也一樣,在這一塊投入的力量也很大。
總結起來就是,這是整個產業(yè)鏈的博弈, 他們各有所長,但是誰能走到最后,或者是產業(yè)鏈將來會怎么組織,這還是未知數。
另外,不能單純地在中國市場內去看待這些問題。我個人認為,自動駕駛應該是一個全球產業(yè),且發(fā)展過程不可逆。那中國的公司也要去和美國的公司在同一個市場環(huán)境下競爭,包括像Waymo這樣實力很強的企業(yè)。我們聊自動駕駛,是跨不過Waymo的。
第一電動:目前M31有在新能源汽車項目上的規(guī)劃嗎?
劉一昂:出行方面我們也有在看,無人駕駛我們也看了很多,但還沒有出手。沒有出手的原因就是如剛才所講,整個產業(yè)格局還是相對比較模糊的??赡芩某墒鞎碚麄€產業(yè)鏈的變化,但最終會變成什么樣,今天大家也說不清楚,路徑也說不清楚。
另外,今天可投的無人駕駛公司,泡沫還是比較大,估值偏高。從投資的角度來說,現在進去是不是一個好的時機,這個我們還在思考。
資本更傾向于投資頭部企業(yè)
第一電動:這方面在投的時候更傾向于頭部企業(yè)還是新興企業(yè)?
劉一昂:在任何一個市場里,我們都是更愿意去投頭部企業(yè)。除非新興企業(yè)的路徑完全不一樣,我們才會去考慮投資。
但現在的產業(yè)格局太模糊,我們說新能源汽車產業(yè)是一個長跑,自動駕駛可能就是場馬拉松,所以前一百米跑得稍微領先一點,到后面也不一定。所謂的“領先”,不是哪個自動駕駛公司比另外一個自動駕駛公司跑得快,而是經營模式或者是產業(yè)鏈格局上的。
比如今天在技術和實踐上,小馬智行、Momenta等可能是跑得比較靠前的。但在未來的產業(yè)格局中,它們還一定能處于產業(yè)鏈的核心位置嗎?我覺得不好說。
第一電動:有投資者提出,AI 技術及其簡單的商業(yè)化,并不是好的投資主題。就新能源汽車而言,你怎么看待這種說法?當前我國的新能源汽車智能化項目值得投嗎?
劉一昂:每一個產業(yè)鏈都是復雜的,我們肯定不能追求以一個簡單的模式,去顛覆一個產業(yè)。這種事可能在歷史上發(fā)生過,但這是很小概率的事件。我們做投資,第一個是要自己看得夠遠,第二個是企業(yè)的模式要能立得住。
但對于每一個公司或者是每一個模式而言,都是由簡單到復雜的,先要把一個簡單的事情做好,做出價值,然后再不斷去延展。我沒有特別地去琢磨他的這個說法,但如果簡單地說沒價值,這肯定是不對的,不能空臺樓閣,任何東西都是從簡單的東西做好,但是能做好簡單的事情,也不一定沒有巨大的價值。
它可能把一個簡單的事情做好之后,會在產業(yè)鏈格局里面有一個很好的位置。然后它再去把自己的模式變復雜,把自己的積累變厚,它就能吃到這個產業(yè)鏈很好的利潤構成。
挑戰(zhàn)博世比挑戰(zhàn)奔馳難,挑戰(zhàn)奔馳還要快點賣車
第一電動:智能化方面,車輛電子架構方面,雖然現在還是博世、大陸等國際巨頭在做,但有說法稱,其實正有一些后來者在居上的過程中,你如何看待這種說法?
劉一昂:這么說吧,挑戰(zhàn)博世比挑戰(zhàn)奔馳要難。
你要知道,主機廠更多的是充當一個組裝廠的工作。一輛汽車的三萬多個零部件,像大陸、法雷奧、博世這樣的Tier1配件廠,它們的集中度是比主機廠要高的,它們在產業(yè)鏈里的位置是更穩(wěn)定的。所以,做一個新的主機廠去競爭,難度要比做一個新的配件廠競爭要容易。
首先是這些企業(yè)的集中度更高,所以它的整個產業(yè)效率會更高,你想有比它更好的產業(yè)效率就特別難。它們的產品也非常好,要比它做得更好,可能在某些環(huán)節(jié)可以,但是綜合上就更難。
其次,主機廠是To C的,大家的需求是五花八門的。但是,配件廠是To B的,它配的都是主機廠,主機廠的需求就更理性化、集中化一些。
當然,也不是說一定挑戰(zhàn)不了。它們很多都是百年企業(yè),從組織架構到治理結構上也很老化?,F在整個汽車產業(yè)鏈即將發(fā)生比較重要的變革,你說在那里面有沒有什么機會呢,那肯定還是有的。
你也可以看到,像蔚來、威馬、小鵬這樣的主機廠先跑出來了,因為這個競爭層面相對比那個競爭層面更容易一些。
第一電動:你有沒有更看好的造車新勢力?
劉一昂:總結成兩點來說吧。
首先,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很大,對主機廠來講,大家都活下去的可能性也都是有的,這個賽道沒有窄小到只能跑出一到兩家。只要你滿足用戶的需求,你的產品有人買,其實你就活下去了。
但是這確實是一個極度燒錢的事,百度也投過威馬,威馬沒上市,我們看上市公司,蔚來的財報情況大家都比較清楚。你要想能活下去,靠融資是不行的,你必須把自己的車賣出去,賣得好,有利潤,你才能活下去,這是唯一活下去的可能性。
第二點,現在沒必要一定去糾結到底是蔚來好,還是小鵬好,還是威馬好等等,我覺得這些造車新勢力應該更團結一點。如果蔚來真掛了,對誰都不是好事。大家應該互相支持,都活下去,這是產業(yè)向好發(fā)展的前提。
第一電動:企業(yè)快速賣車也可能不僅是為了短期利潤,他們甚至可能前面賣的車都沒有多少利潤,甚至現在的車企都在構建新的服務生態(tài),站在另一個角度看,它們可能還是希望盡快地進行產品更迭,走在產業(yè)前面。你覺得這對資本的誘惑夠大嗎?
劉一昂:在不同的階段或者是一級市場、二級市場,資本的關注點會有一些不一樣,但大的邏輯是一樣的,即關注你的最終利潤,然后來考量你的價值。當你處在行業(yè)的頭部,曝光率越高,大家對你的好評度越高,你對資本的吸引力就越大。不僅是資本,資源也是一樣,越在頭部聚攏資本和資源的成本就越低。
為什么蔚來要上市?到這個體量上,在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融資的成本和方式都不一樣,二級市場可以發(fā)債,一級市場能發(fā)嗎?所以,它也是為了融資,而且融資成本也低。有上市公司做背書,那也是不一樣的。
跑在頭部的企業(yè)價值是非常高的,但是短期內是無法證明自己的盈利能力的,那怎么證明呢?長期來看還是賣車,一年賣幾千輛跟賣幾萬輛、幾十萬輛是不一樣的。你賣幾千輛的時候可以是虧損的,但當賣幾十萬輛車的時候,那就盈利了。
你要怎么賣幾十萬輛?從用戶的角度來說,他們關注的是自己的使用價值。作為一個造車新勢力,它就要帶給用戶更多的價值,包括它解決了一些新能源車相比傳統(tǒng)燃油車的一些短板,當然更包括它所“炒”的服務。所以,這是很有價值的。
對造車新勢力而言,上市利大于弊
第一電動:如你所言,上市給它帶來諸多好處,但很多弊端也是不言而喻的。站在資本的角度,你如何看待造車新勢力上市?
劉一昂:弊端就是上市失去神秘感,所有信息都要公開,對你的成本結構、利潤、盈利能力、未來的預期,大家都會拿著放大鏡去看了。如果稍微不達預期,可能估值就會跌。同時也會影響整個行業(yè),讓企業(yè)變得更加敏感一些,對利潤的追求會更高。但對蔚來還好,因為大家也沒覺得它能短期內盈利。
好處就不用說了,上市能融一筆錢,在二級市場信用的能力和融資的方式都會比一級市場豐富得多。我覺得首先這件事還是利大于弊的,為什么呢?剛剛也說了融資是很重要的,犧牲掉一些神秘感,讓自己的融資變得好起來,這個是很值得的。
另外,競爭層面來說,可能對用戶來講,這些造車新勢力它們沒有太大競爭,都有各自的細分市場,但是在資本市場上還是有競爭的。如果我有錢要投造車新勢力,我給你就不會給它。所以,車企上市還是能在這個競爭環(huán)境中有一些領先優(yōu)勢的。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安小曼
本文地址:http://www.healthsupplement-reviews.com/news/ziben/99774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