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星疫情、行業(yè)缺芯,這是剛剛過去的2021年汽車圈所面臨的最主要難題,雖說在這樣的行業(yè)背景下,整體汽車行業(yè)實現(xiàn)了緩慢的增長,但細分到各個品牌來看,卻各有各的愁,小米憂愁如何造車?長城憂愁如何增長?恒大憂愁怎樣蛻變?回過頭來才發(fā)現(xiàn),這一年汽車圈的關注點都集中在了這幾個起起伏伏的企業(yè)身上。
最受期待——小米汽車
從去年年初小米接連發(fā)海報“蹭造車的流量”,到2021年3月30日,雷軍宣布,小米集團將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負責智能電動汽車業(yè)務,再到9月1日,小米汽車有限公司注冊成立,以及11月27日,靴子落地,小米汽車落戶北京。
一年多的時間里,小米汽車推進的有條不紊,其中還穿插著雷軍各家車企走訪調研,以及為小米汽車而戰(zhàn)的誓言。小米的車子到底長什么樣,諸多看官一無所知,但對小米汽車的討論卻分外熱烈。如此一來,小米汽車也成為了當之無愧的最受期待的新車型。
最具爭議——長城汽車
WEY、歐拉、坦克、沙龍……不知不覺長城汽車就已經延伸出了這么多新品牌,正所謂人紅是非多,眾多品牌也為長城帶來了不少的爭議,從WEY品牌旗下讓人傻傻分不清楚的 摩卡、拿鐵、瑪奇朵,到歐拉版甲殼蟲以及年底備受爭議的“歐拉換芯門”,再到一車難求的坦克以及褒貶不一的沙龍,長城早已成為了行業(yè)討論的焦點。
雖說各品牌“遍地開花”,但長城汽車所面臨的困難也不小,從阿貓阿狗的花式命名,到芭蕾貓抄甲殼蟲作業(yè),再到沙龍喊出“四顆以下別說話”豪言,持續(xù)折騰的長城在摸著石頭過河,而這一切為的是完成2025年400萬銷量的目標,有人支持,有人看衰,至于長城能不能達成目標,我們走著瞧。
最“拉垮”——恒大汽車
從上海車展斥巨資“秀肌肉”,到車展現(xiàn)場被人“偷拍裙底”質疑造車,恒大汽車的尷尬局面就逐步開始了。作為地產造車的代表,恒大為汽車行業(yè)帶來了“地產造車”的新思路,買房送車,從用車場景入手,提供停車充電等一系列服務。
理想很美好,現(xiàn)實卻頗為骨感,還沒等恒大汽車上市,房地產行業(yè)就陷入了調整期,在住房不炒的大背景下,恒大的房地產業(yè)務受到了不小的影響。2021年12月3日,恒大集團正式宣布有2.6億美元的債務到期無法償還,出現(xiàn)了集團第一次債務違約,而在此之前,恒大所面臨的債務危機已經持續(xù)了6個月之久,這段時間里,員工工資、銀行開發(fā)貸等支付和償還都出現(xiàn)困難。受此影響,恒大汽車也進入了難產的階段,恒大能否順利量產還是會像賈躍亭一樣頻放鴿子,也成為了去年恒大汽車最大的看點。
最口是心非——華為
“我們只做部件不造車,但是我們幫助車企造好車。”余承東一邊一遍又一遍的向外界解釋華為在汽車行業(yè)的定位,另一邊又在問界M5亮相的發(fā)布會上大喊“我們的車如何如何”,這樣矛盾的狀態(tài),將華為必將踏入整車領域的野心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
更需值得注意的是,華為與賽力斯共同擁有問界與賽力斯兩個汽車品牌,并且近日賽力斯也回應了“停產烏龍”,從這樣的狀態(tài)不難推斷,華為與賽力斯或將分別主導一個品牌,倘若真的如此,華為將不再是一個簡單的供應商的角色,而將成為諸多造車新勢力的勁敵。
最不缺新聞——特斯拉
不可否認,特斯拉就是流量收割機,在去年的上海車展上,數(shù)百家車企忙了一整天,頭條卻被特斯拉輕而易舉的奪走了,從當天女車主站車頂維權開始算起,此后大半年時間里特斯拉都被繞在維權事件當中,聲稱消費者需要教育的陶琳更有火上澆油之嫌,讓特斯拉成為了業(yè)內討論的焦點。
除了維權事件之外,頂著偶像光環(huán)的馬斯克也為特斯拉加分不少,而馬斯克又是一個愛放厥詞的主,推特的更新頻率僅次于主張“推特治國”的特朗普,只要馬斯克的推特一更新,就有網友進行一系列的分析。近日,馬斯克又揚言2022會有金融危機,雖然沒過多的解釋,但開年之后股市就進入了持續(xù)下跌的階段,馬斯克的預言能否成真并不能確定,但由他引導出來的話題卻數(shù)不勝數(shù),這也為特斯拉增添了談資。
最咸魚——眾泰
要問去年誰的股價漲幅最高,非眾泰莫屬。去年開年眾泰就開啟了接連漲停的局面,截止去年年底,眾泰汽車的年漲幅達到370.37%,位居A股漲幅榜第十位。迅速飆升的股價背后,是眾泰找到了一個不錯的歸宿,除了“同門師兄”大乘被小牛和比亞迪接盤,漢騰被長城汽車接盤之外,眾泰汽車的重整計劃也基本結束。
去年12月28日發(fā)布的公告顯示,眾泰汽車重整計劃已執(zhí)行完畢,2022年1月5日,眾泰汽車再發(fā)公告稱,其下屬八家子公司也完成破產重整計劃,不僅如此,眾泰汽車還向深圳證券交易所申請撤銷退市風險警示,眾泰又回來了,只不過這次眾泰的掌控人已經變成了黃繼宏。
最意想不到——比亞迪
誰都沒曾想到,比亞迪成為了去年最大的黑馬。
據(jù)比亞迪公布的銷售數(shù)據(jù)顯示,去年12月,比亞迪乘用車全系銷售97990輛,同比上漲77.9%。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同比大漲236.4%,達92823輛。去年全年,比亞迪乘用車全系總銷量達到730093輛,同比增長75.4%。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全年銷量同比增長231.6%,達到593745輛,同比2020年銷量紀錄上漲約2.4倍。
這主要得益于DM-i系列車型的加持,自去年年初發(fā)布DM-i超級混動系統(tǒng),到秦、宋、唐等DM-i系列車型上市,消費者對這個跑得快用的省的混動系統(tǒng)保持了極高的熱情,一度出現(xiàn)了十幾萬訂單量坐等交付的壯舉。不出意外,去年比亞迪能夠重回自主前三,甚至擁有同吉利掰手腕的能力。
最狠車企——豐田汽車
12月14日,豐田章男在MEGA WEB豐田汽車主題樂園發(fā)布了豐田的宏偉計劃:在2030年旗下?lián)碛?0款電動車,產值達到350億美元,并一口氣發(fā)布了15款電動車型。而就在半年之前,章男還以豐田汽車集團董事長以及日本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JAMA)會長的身份,多次針對日本政府的碳中和策略發(fā)出批評聲音,認為貿然推動電動化將會讓日本汽車業(yè)受到嚴重沖擊,未來汽車產業(yè)可能將有超500萬員工面臨失業(yè)危機。
對一般人而言,這樣快速的轉變是很難做到的,豐田切入新能源的賽道并擺出15款電動車型,在很大程度上顯示出了豐田轉型的決心。
最受資本“青睞”——RIVIAN
雖說目前Rivian的股價有所下跌,但它也曾是最接近特斯拉的對手。
從11月初Rivian上市開始,資本市場就對這個擁有亞馬遜背書的企業(yè)充滿了信心,自上市以來,Rivian市值一路攀升,超越大眾、通用等一系列老牌車企,緊咬豐田和特斯拉,11月16日收盤,Rivian總市值達到1467億美元,成為全球市值前三車企。
畢竟是一家新興企業(yè),還沒有完全打開市場。12月17日,此前還沒有收入的Rivian宣布公司第三季度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100萬美元,而這一增長則是因為公司向首批客戶交付11輛R1T車型。然而,區(qū)區(qū)百萬收入難以支撐公司盈利,Rivian出現(xiàn)凈虧損12.33億美元,相比于去年同期2.88億美元的虧損大幅擴大,股價也開始持續(xù)下滑,目前已經跌至歷史最低水平。
最風云跌宕——寧德時代
隨著車企選擇的多樣化,“寧王”的地位必將受到一定的影響。
作為電池行業(yè)老大的寧德時代,最近的日子并不安穩(wěn),從小鵬汽車、廣汽新能源紛紛降低對寧德時代的依賴,轉身擁抱中航鋰電,到特斯拉、大眾、豐田紛紛將目光投向比亞迪,再到寶馬將億緯鋰能納入到自身的供應商體系內,寧德時代的處境變得越來越微妙。
自2017年起,寧德時代就穩(wěn)坐電池行業(yè)頭把交椅,到現(xiàn)如今已經四年多的時間了,這期間不僅有車企單獨培育起了屬于自己的嫡系電池供應商,還有比亞迪死磕磷酸鐵鋰電池,采用新的排列方式補足單位體積能量密度不足的短板,在這樣技術發(fā)展和運作模式的變革之下,寧德時代的王者地位被逐步瓦解,而這一點在近來寧德時代逐步下跌的股價上似乎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證。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www.healthsupplement-reviews.com/news/qiye/165706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healthsupplement-reviews.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