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開車@談擎說AI主編
6月30日開盤,商湯股價在沒有重大業(yè)務利空的情況下大幅跳水,有網(wǎng)友復盤,如果切到當時的分鐘線來看的話,商湯在30號開盤后只花了9秒破四,隨后又只用了7秒破三,實為驚情16秒。
從消息面來看,6月30日商湯公司股票解禁,其總市值與流通市值達成一致,也就意味著商湯的股票已經在昨日全流通。
對此事的原因種種,談擎說AI第一時間咨詢了多位業(yè)內投資人士,大家所得出比較一致的觀點是:商湯暴跌的原因大概率沒有什么懸念,即原始投資機構解禁后清倉式的拋售。
如果從結果推動因,某投研咨詢公司BA何斌(化名)向我們表示,“這(商湯股價暴跌)給我很直觀的一個感受就是,上市前投資人今天對商湯長期發(fā)展缺乏信心,或者說是耐心?!?/strong>
似乎也是看到了這一層可能會影響到日后投資者決策的隱憂,面對如此讓人傻眼的暴跌,商湯在昨日回應稱,公司一早也發(fā)了公告,商湯科技高管及若干管理層作出自愿禁售承諾,管理層對本集團長期價值及前景充滿信心。
但是想要以此讓二級市場買賬,顯然并沒有太奏效,截止發(fā)稿前,商湯的股價仍舊是在3.85港元的發(fā)行價以下苦苦掙扎。
疑似早期投資機構們對商湯信心的崩塌,究竟從何而來?如果他們真的大量離去,那散戶們繼續(xù)在二級市場為商湯堅守的價值究竟還有多少?甚至說商湯的暴跌在此次巨震后是已經趨于平穩(wěn),還是才剛剛開始?
今天我們不妨在此,對商湯這家“AI四小龍第一股”當前的局面做出進一步分析。
愿景巨人的現(xiàn)實泥潭
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也許我們沒有能力去盤問每一家解禁后可能拋售了商湯股票的機構:是否還對商湯的未來有足夠信心?但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商湯發(fā)展至今,似乎的確不是一家讓投資人們能足夠安心觀瞧其生長的企業(yè)。
對于很多人工智能企業(yè)而言,真實價值究竟幾何往往是很難斷定的,因為任何新技術驅動下的產業(yè)往往具備估值高、營收低、風險高、周期長、不確定性高等特征。
這也就導致很長一段時間里,市場上關于AI公司的估值意見其實是沒有統(tǒng)一的,整個二級市場對于這些AI企業(yè)的估值仍缺乏完整的評估模型,需要通過“故事+業(yè)績”的模板來抬高估值,其中“故事”更是這些企業(yè)的核心魅力所在。
這其實是老生常談了,但談擎說AI認為,“故事”這事兒也是有天花板的,頭頂?shù)陌宀惶嵙?,知道的人自然是誰都睡不安生,畢竟為夢想窒息這種事兒,沒有人希望落到自己身上。
所以緊接著,不妨看一看商湯“故事”里的星辰大海。
今年三月份,時任商湯科技副總裁的孫大鵬表示,商湯業(yè)務基本可以概括為“一平臺,四支柱”。“一平臺”就是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搭載自主研發(fā)的訓練框架?!八闹е本褪窃诖嘶A上形成的四個業(yè)務板塊,分別是智慧商業(yè)、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和智能汽車。
不難發(fā)現(xiàn),寥寥數(shù)字,但商湯的業(yè)務矩陣可謂是幾乎籠罩了AI這條大賽道里的每一寸土地。
談擎說AI此前就表述過,商湯一直以來都像是一位套上了巨頭殼子的獨角獸。誠然,AI這片星辰大海里的每一地風物都想盡收囊中,無疑可把故事?lián)蔚萌缡吩姲慊趾?,但業(yè)績黑洞膨脹,就是其必然要付出的相應代價。
巨頭模子下,商湯的業(yè)務陣容之龐大,商業(yè)、城市、生活、汽車,一定程度上是完全可以跟百度、阿里等科技互聯(lián)網(wǎng)巨頭們掰一掰手腕的。
但問題很顯然,百度、阿里們之所以是巨頭,是因為其業(yè)務的大矩陣基于一個相對生態(tài)化的前提,故事的大,能夠有業(yè)績的根系來滋養(yǎng)。
帶入波士頓矩陣來看,就比如移動生態(tài)之于百度,電商之于阿里,其實都是能撐起星辰大海的現(xiàn)金牛基本盤。
說白了,巨頭們雖然不過分節(jié)流,也會追求故事,但他們可以開源。
反觀商湯巨頭殼子之下路人皆知的驚人虧損,顯然就沒有巨頭的命了。
如果對比一下人工智能各個細分賽道上的主流玩家,不難發(fā)現(xiàn),??低?,做視覺就是做視覺,小馬智行、文遠知行,做自動駕駛就是做自動駕駛,如此種種,今天大量AI玩家也許出于行業(yè)特性,在開源能力上都還相對有限。
但是打圍點戰(zhàn),節(jié)流就可以做得很好,不至于讓猛烈的虧損架空故事。
這一定程度上,也就是當前商湯局面的一瞥,在談擎說AI看來,人工智能究竟何時可以真正普及式落地,沒有人知道,但最起碼短期內對此抱有希望的人并不會太多,那么一邊是盈利漫漫,另一邊又是攤子過大的巨虧,投資人們這些年真能睡上安穩(wěn)覺嗎?
最后,我們不妨直觀地感受一下投資人們關于商湯業(yè)績的焦慮。
業(yè)績方面,上市以來商湯發(fā)布的首份財報信息顯示,2021年商湯的年度虧損達到了驚人的171.77億元,擴大41.3%。在扣除員工薪酬激勵、上市開支、金融公允價值等,調整后的虧損凈額為14.18億元,同比擴大高達61.5%。
反觀營收,2021年商湯總收入47億元,雖說較2020年的34.46億元增長36.4%,但隨著這些年營收與虧損的量級差距擴張,盈利的挑戰(zhàn)似乎也越來越大。
(數(shù)據(jù)來源:商湯科技財報;制圖來源:海比研究院)
天眼查APP信息顯示,商湯科技早在2014年就已經成立,在近8年的時間流逝后,業(yè)績仍是今天這般,投資人們若真的耐心磨損一空,其實也完全可以理解。
“故事”里的愿景巨人,今天在“業(yè)績”這座小房子里愈發(fā)躁動,這似乎就從一個非常直觀的角度上,給商湯投資人的信心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虧損無底洞下,商湯到底是在搞科研還是做生意?
把故事的杠桿撥到臨界點,并不意味著喪鐘就要敲響,但故事里究竟有多少籌碼?這其實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
就像當年的特斯拉,在大家都認為純電汽車就是胡鬧的認知下,仍舊頭鐵,雖然杠桿很高,但在諸多要素上業(yè)內獨一家的情況下,特斯拉其實一直都是自帶護城河的。
所以說,“故事”可以講,但想要講得下去而不是淪為擊鼓傳花,一定程度上就需要具備能夠讓投資人安心的要素存在。
如果進一步在行業(yè)里對比,我們或許能直觀地看到商湯這一讓投資人“有盼頭”要素的缺失。
就比如同在AI視覺領域,??低?、大華這些業(yè)績上會讓人相對安心的企業(yè),其實都是產品思維,但商湯這樣的企業(yè)則更像是科研思維占據(jù)主導,似乎也是因此,技術捧得再高,到了見真章的商業(yè)化層面也還是會相對孱弱。
除此之外,就像AI大裝置也好,智慧城市也罷,一個個項目下來,商湯給人的印象似乎往往是投入很直觀,但真正要看肉眼可見的產出方向在哪里時,卻多少有些模糊。
關于這一點,談擎說AI咨詢的投資人士們也有同感,其中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資人向我們表示:
“其實就是教授創(chuàng)業(yè)的通病,不是說不好,畢竟人工智能要立足于技術,但問題在于,這樣的創(chuàng)業(yè)陣容如果含量過高,往往就會把企業(yè)的專注點本能性放到研發(fā)端,而不是產品端,對技術潔癖,但又低估商業(yè)化的難度?!?/strong>
由于商湯業(yè)務矩陣很大,囿于篇幅,并且結合談擎說AI平日更專注的領域,接下來我們就以智能汽車這一商湯相對較新,且處在風口下的熱門業(yè)務為例,進一步看看商湯對業(yè)務和商業(yè)化的理解。
首先我們來看商湯對業(yè)務邊界的理解:
商湯切入汽車智能化的基座是絕影,一個系統(tǒng)式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商湯孫大鵬曾表示,商湯在賦能絕影這個押注汽車智能化的引擎上形成了三個產品序列:
第一個產品序列是智能車艙,更多是提供車內智能化和交互娛樂的解決方案;第二個產品序列是量產的智能駕駛,主要是面對前裝量產客戶;第三個產品序列是智能駕駛接駁系列,主要是L4級自動駕駛。
對汽車智能化有所了解的朋友其實已經能直觀地意識到,從智能座艙到輔助駕駛,再到自動駕駛,商湯可以說是涉獵了整個電動汽車智能化下半場里,軟件層面的幾乎所有重要環(huán)節(jié),從技術路徑來看,商湯其實也不光押注單車智能,而是對車路協(xié)同也有著一定程度的關注。
這份理解其實很有意思,因為商湯在汽車智能化上的布局可謂是和其宏觀業(yè)務版圖存在很大的戰(zhàn)略相似性,即又多又散,似乎是只要跟智能沾邊,都想進場分上一杯羹。
玩巨頭的主流模式,其實也就隨之也就給商湯提出了一個非常大的問題,那就是想全都要,商業(yè)化層面究竟應該怎么落實?
繼續(xù)看商湯的理解。
商湯科技王曉剛曾為絕影在落地模式方面做出過如下解釋:
“當硬件合作伙伴能力比較強的時候,我們作為Tier 2提供軟件算法,由Tier 1來進行集成;
當硬件合作伙伴在實力上有所欠缺時,它會直接影響到算法的實現(xiàn)效果,在這個時候,我們會變成Tier 1,找供應商設計和供應硬件,我們提供一個整體的打包方案;
車廠自身的能力正在不斷變強,當它能夠比較好的去做軟、硬件集成的時候,我們的角色就變成了軟件的 Tier 1?!?/p>
用高情商的話來說,商湯對合作落地時,自身的定位非常靈活態(tài),依據(jù)合作伙伴的能力程度“因材施教”,也從側面突出了其軟件業(yè)務邊界近乎無限大的優(yōu)勢。
但用低情商的話來說,野心跟投入都安排上了,但自己究竟有足夠的能力來支撐嗎?商湯可能自己都還沒整明白。
從行業(yè)競爭環(huán)境進一步直觀點來看,如果主機廠硬件強,需要軟件,那么商湯就有了Momenta、毫末智行、甚至博世這樣的老巨頭等一大批強勁對手。
如果合作伙伴軟硬件都差,那商湯的對手就直接變成了華為、百度等科技巨頭。
如果合作伙伴軟硬件集成都能做好,且不說基于此不少主機廠都盡量自研了,就算還有合作需求,細碎需求下,商湯能切下的蛋糕又能有多少?
其實今天有些技術籌碼的主機廠,往往都不再希望依賴于“一條龍”式解決方案,就比如不談座艙,單ADAS一個問題,一家主機廠可能就會找多家供應商,細分到LKA、APV等等子功能,分別找業(yè)內垂直到一點上綜合能力最契合自己需求的玩家來合作。
雖然說想把自己全域布局的優(yōu)勢發(fā)揮到極致,但當一條條細分賽道上的玩家們都成了自己的直接競爭對手時,商湯還如何讓主機廠在茫茫人海里愿意選擇自己?
這似乎才是其真正需要回答的問題。
談擎說AI認為,像是汽車智能化方面的宏大布局,似乎還是商湯在科研思維主導下,對技術信奉度過高,從而忽視了商業(yè)化難度的體現(xiàn)。
那么這樣的商湯,又何時才能把堪比史詩般的“故事”變現(xiàn)為“資產”?
在機構們似乎是離了場后,可愛散戶們試圖繼續(xù)“用愛發(fā)電”前,也許值得深思一下這個問題了。
注:本文僅供交流,不構成投資建議。
來源:第一電動網(wǎng)
作者:談擎說AI
本文地址:http://www.healthsupplement-reviews.com/kol/179058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