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宏觀上來看,乘用車2月上險數據為115.7萬臺,同比下降10.6%。新能源汽車相關的幾個數據我先列一下:
●中汽協(xié)乘用車銷售(包含出口):1月41.9萬、2月32.1萬,合計74萬臺
●中汽協(xié)乘用車出口:1月5.6萬,2月4.8萬,合計10.4萬臺
●乘聯會批發(fā)(包含出口):1月41.7萬,2月31.7萬,合計73.4萬
●乘聯會零售:1月35.2萬,2月27.2萬,合計62.4萬
●上險數據:1月31.57萬,2月23.9萬,合計55.47萬
在這里有個時間差——上險數據是滯后于批發(fā)和廠家統(tǒng)計的零售(門店)數據的,所以造成了上述數據之間的差異。
▲圖1. 各個渠道的數據對比
Part 1
上險宏觀數據概覽
我把一月份和二月份兩個月的上險數據加總比較(為了消除春節(jié)再不同月份帶來的差異),可以看到兩個月數據總體在400萬不到。隨著油價上漲——傳統(tǒng)燃油車的需求會進一步被打壓,我們需要判斷一個很有趣的核心問題,在追求電動汽車和燃油車平價的過程中,由于高油價下的使用成本在不斷拉大,使得相當一部分高里程通勤用戶首先會更換到電動汽車和插電混動,這部分變化是客觀存在的。
▲圖2. 2016-2022年1-2月的上險數據對比
今年芯片供應問題還是繼續(xù)客觀存在的,隨著3月份開始的各種居家政策,使得2022年的上半年開局往2020年靠攏。
▲圖3. 2021年到2022年同比上險數據萎靡了很長一段時間
也就是說在供應端,不管是整車企業(yè)還是零部件企業(yè),會存在持續(xù)的困難。2022年在找到應對疫情辦法以前,擾動是客觀存在的。
▲圖4. 2022年的3月或者4月有可能被打出一個大坑出來
(傳統(tǒng)的金三銀四還能期待嗎)
按照廠家數據來看,2月份整體情況如下表2所示,我也不一一展開了。
▲表1. 2月上險數據基本概覽
Part 2
按新能源汽車類型分析
重點企業(yè)的BEV和PHEV的情況,我做了下面的圖5。
在純電動領域里面,五菱是排在第一位,30408臺(我是不定期地跟蹤五菱的情況,因為數據一直亮眼,經常感覺有點吹噓神車的嫌疑);排第二的是比亞迪,29725臺, 第三是特斯拉的24197臺。
插電混動中,比亞迪36731臺和理想的8370臺。好消息是吉利、長安兩家的插電混動紛紛站上了1000臺,超過了傳統(tǒng)PHEV大戶上汽乘用車。
▲圖5. 1-2月主要車企的純電動和插電的數據對比
進入2022年,率先持續(xù)漲價的特斯拉還是維持了很高的銷量,今年消化成本能力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品牌和消費者認同,后續(xù)新勢力這塊的量可能有進一步的分化。
▲圖6. 造車新勢力的2月主要車型銷量的情況
對于傳統(tǒng)勢力來說,2022年隨著新能源積分大甩賣,態(tài)度上會有想做和不想做(持續(xù)加大轉型和投入或者繼續(xù)混)的分化。歐拉的黑貓和白貓停產,往高端化走,其實也是傳統(tǒng)車企想要維持自己車型持續(xù)存在的策略。吉利Zeekr這一路走的還可以,雖然負面比較多,但是高性價比還是能站住腳的。
▲圖7. 主要傳統(tǒng)車企的1月和2月銷量對比
最后是在2022年沖擊力比較強的,目前來看DM-i系列在高油價時代真的是口碑和實用性暴增的產品,隨著漢DM切換成DM-i,這系列車型的銷量更進一步。在純電動系列來看,走集成化路線的E3系列(海豚)走出來的曲線是比較超預期的。
▲圖8. 2022年1月和2月比亞迪的上險車型數據
小結:2022年汽車行業(yè)的變化,一直跟隨著宏觀環(huán)境的變化。在大的環(huán)境要素影響下,市場、車企和消費者的改變有時候會趨于加快,這種促進對市場整體的發(fā)展有時候也是好事。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朱玉龍
本文地址:http://www.healthsupplement-reviews.com/kol/17008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