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幾年以前,新能源車還是一個剛剛誕生的全新物種,不少消費者都表達了對于新能源車特別是電動汽車的擔憂,畢竟以電池作為動力來源遠不如石油的燃燒更加可靠。而就在最近兩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可以說是突飛猛進,以蔚來、小鵬、理想幾家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得到了很多消費者的認可。特別是2020年,復工復產之后新能源汽車迎來了春天,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更是達到驚人的136.6萬臺。
在這一風口之上,不少企業(yè)都看到了電動車領域所蘊含的巨大能量,紛紛投身新能源造車領域。根據企查查的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我國共有相關企業(yè)23.2萬家,而2020年新增的企業(yè)數就達到了7.86萬家。同比增長了70.8%,這一數據不可謂不驚人。
那么就有朋友要說了,如此龐大的產業(yè)隊伍,為什么目前我國新能源車型相較于世界知名品牌特斯拉等仍有不少差距呢?其實熟悉特斯拉的朋友應該清楚,特斯拉的部分車型雖然有著不錯的市場銷量,但大部分成本都集中在科技高度發(fā)達的三電系統上,單純依附在車型其他部件上的成本較低,而且大部分車型的零件通用化程度很高,因此成本能夠得到非常好的控制,這就是一年多來國產model 3多次降價的原因。
而國內的大多數企業(yè)都是制造以及代工部分零部件的公司,技術方面并沒有特別高的門檻。在相關企業(yè)不斷增加的前提下,汽車制造的成本就會不斷降低,這對于消費者而言也是一件大好事,畢竟購車的門檻越來越低,電動車為更加平民化、接地氣的產品。與此同時,多家企業(yè)的競爭也會帶來產業(yè)鏈的不斷升級與完善,汽車生產廠商的選擇余地更大,制造出來的汽車產品質量也更好。從全球范圍來看,汽車周邊產業(yè)的不斷升級也將持續(xù)完善相關市場,而國內企業(yè)提前布局,對于日后的電動車發(fā)展來看一定是優(yōu)大于劣的。
當然,事情的發(fā)展都是具有兩面性的,目前市場上也存在部分企業(yè)的存在是為了賺取政策補貼,若大部分企業(yè)都是踏踏實實做生意,那么對于整個汽車工業(yè)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而若是大部分企業(yè)的存在僅僅是為了騙取補貼的話,那對于整個行業(yè)來說都有著相當惡劣的影響。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新能源觀察
本文地址:http://www.healthsupplement-reviews.com/kol/13843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