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國內外汽車行業(yè)有哪些大事件發(fā)生?
5月中國所有整車廠或停工停產
4月14日晚,小鵬汽車創(chuàng)始人何小鵬發(fā)布微博稱,如果上海和周邊的供應鏈企業(yè)還無法找到動態(tài)復工復產的方式,五月份可能中國所有的整車廠都要停工停產了。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針對此,華為消費者業(yè)務CEO、智能汽車BU CEO余承東4月15日在朋友圈發(fā)文表示:“的確如此,上海如果繼續(xù)不能復工復產的話,5月份之后,所有科技/工業(yè)產業(yè)涉及上海供應鏈的,都會全面停產,尤其是汽車產業(yè)!產業(yè)經濟損失/代價將會很大!4月中旬開始,部分企業(yè)就已經開始因上海等封閉導致供應鏈斷供停產了?!?/p>
圖片來源:微信朋友圈截圖
蓋世點評:原本就面臨原材料漲價、缺芯等負面因素影響,如今又遇新一輪疫情沖擊,汽車產業(yè)的2022,更難了!
長安汽車宣布適時建立歐洲總部和北美總部
4月13日,在長安汽車2022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宣布,長安汽車計劃到2025年建成2-3個海外制造基地,適時建立歐洲總部和北美總部。
朱華榮還提到,到2025年,長安汽車總銷量將達到400萬輛,其中,長安品牌300萬輛,新能源車銷量105萬輛,占比達到35%;2030年,長安汽車年銷量將達到550萬輛,其中,長安品牌450萬輛,新能源車銷量達到270萬輛,占比為60%,海外銷量占比30%。
蓋世點評:如此看來,無論是疫情的持續(xù),還是變幻莫測的國際關系,都未能阻擋中國車企“出?!钡臎Q心,當然如果外部環(huán)境持續(xù)不穩(wěn),“出海”節(jié)奏則難免不受擾亂。
大眾考慮在美國建電池廠
據外媒報道,大眾集團正尋求在美國生產更多的電池,因為該集團正試圖提高其在美國的電動汽車產量,并挑戰(zhàn)特斯拉的領先地位。
大眾考慮在美國建電池廠;圖片來源:大眾
今年晚些時候,大眾將在美國田納西州查塔努加工廠投產ID.4電動車。4月7日,大眾采購主管Murat Aksel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很可能需要在美國建造電池工廠,我們正在美國進行投資。”4月10日,Aksel前往美國與電池制造商及其他供應商會面,在訪問美國期間,他會考察工廠可能的選址。
據悉,大眾一直在努力提高其在美國的市場份額,但由于其產品線中缺乏受歡迎的SUV車型,效果并不理想。3月,大眾宣布將在未來五年內撥款71億美元,用于改善其在美國的產品、電池研發(fā)和生產能力。
蓋世點評:如今特斯拉在美國電動汽車市場占據絕對份額,要挑戰(zhàn)特斯拉,大眾在產能布局及產品技術升級等方面都可謂“時間緊任務重”。
本田汽車計劃2040年前停售燃油車
4月12日,本田汽車公布了一系列規(guī)劃。其中提到,本田將在2040年前逐步淘汰內燃機,并轉型為碳中和動力和移動供應商,其中即將推出的e: Architecture和固態(tài)電池將發(fā)揮關鍵作用。本田首席執(zhí)行官三部敏宏稱,固態(tài)電池是“游戲規(guī)則改變者”。
三部敏宏表示,本田將采取多管齊下的方法,在2040年之前實現禁售燃油車的目標。一方面,將在短期內與合作伙伴合作,以實現規(guī)?;拖鳒p成本;另一方面,將自主開發(fā)核心技術維持長期運營。
蓋世點評:近期比亞迪已宣布停產燃油車,放眼全球,越來越多的車企宣布將停產停售燃油車,雖時間節(jié)點有所不同,但大多在之后的5-10年,可見本田的計劃其實相對保守。
三菱汽車俄羅斯工廠暫停生產
據外媒報道,三菱汽車表示他們已經在位于俄羅斯卡盧加(Kaluga)的工廠內暫停了生產工作,何時恢復生產需要等待進一步通知。
圖片來源:三菱汽車
消息顯示,卡盧加工廠是三菱與Stellantis共同運營的,現在還不清楚Stellantis是否也已經暫停了卡盧加工廠內的生產工作。該公司早些時候曾宣布,將停止向俄羅斯出口汽車,并停止從俄羅斯進口汽車或零部件。4月8日,該公司沒有立即對此發(fā)表評論。Stellantis在3月底表示,由于零部件耗盡,他們將不得不在短暫關閉卡盧加工廠。
蓋世點評:卡盧加是俄羅斯重要的制造業(yè)基地,擁有眾多車企投資設立的工廠。目前來看,三菱汽車并非第一家因俄烏沖突導致的供應鏈短缺等問題而停產的車企,應該也不會是最后一家。
傳欣旺達尋求為其電動車電池部門融資30億元
據彭博社報道,知情人士透露,欣旺達正考慮憑借其電動汽車電池部門超過200億元(合31億美元)的估值,為該部門籌集大約30億至40億元的資金,并已與可能的投資者進行了接觸。
據悉,欣旺達的融資考慮還處于早期階段,因此估值和融資規(guī)模等細節(jié)仍可能發(fā)生變化。欣旺達的一位代表沒有立即回應置評請求。
隨著汽車制造商尋求供應多元化,中國電動汽車電池制造商正在吸引數十億美元的資金。2月,欣旺達從理想汽車、廣汽集團和上汽集團牽頭的19家投資者那里籌集了24.3億元。
蓋世點評:新能源汽車產業(yè)正處于高速發(fā)展期,但鋰電廠商的經營現金流似乎無法覆蓋擴產所需的巨大資金規(guī)模,為發(fā)展壯大鋰電廠商只得伸手對外“要錢”,而在市場前景的支撐下,顯然有“人”愿意買賬。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Mina
本文地址:http://www.healthsupplement-reviews.com/news/shichang/172900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healthsupplement-reviews.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