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據(jù)外媒消息,LG新能源將停止方形電池的開發(fā),把重點放在現(xiàn)有的軟包、圓柱電池之上。在此之前,LG新能源內部曾審查過方形電池的可行性,得出的結論是:商業(yè)角度來看,不可行。
事實上,作為動力電池市場中的主要玩家,LG新能源的選擇確實具備一定的參考性。但是就方形電池而言,真的不可取嗎?
動力電池市場上,方形、圓柱、軟包是最主流的三種電芯封裝形式。電池廠商們,往往會選擇其中的一種,作為自家產品的基礎形態(tài)。如孚能科技的軟包電池、比亞迪的刀片電池(方形電芯),以及特斯拉4680電池(圓柱電芯)等。
三種不同的封裝形式,各有優(yōu)缺點:圓柱電芯工藝成熟,但容量小、安全性低;方形電芯結構強度高,但一致性差、工藝復雜;軟包電池安全性好,但難批量生產、成本高。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地域市場的電芯封裝方式也各有不同。
其中,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大部分配備方型電池,配套電池廠商有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以特斯拉為首的美國車企,大部分配備圓柱電池,配套電池廠商有松下、LG新能源等;而軟包電池,則在歐洲市場占有一席之地,配套電池廠商有LG新能源、孚能科技等。
通過對比,不難發(fā)現(xiàn)的是,在方形電池的賽道上,國內以寧德時代、比亞迪為首的動力電池企業(yè),基本上已經做到了“極致”。無論是制造工藝,還是電池系統(tǒng)的整體封裝、專利方面,LG新能源等電池廠商的“可趁之機”并不多。
或許也是認識到了這一點,LG新能源才會得出“商業(yè)角度,不可行”的結論。只不過從另外的角度來看,專注做軟包、圓柱電池,也更利于發(fā)揮LG新能源的自身優(yōu)勢,以及統(tǒng)一“去中國化”的標準。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目前國內圓柱、軟包電芯的布局并不多,最多占到總市場份額的18%。如果以LG新能源為首的日韓電池廠商,率先在國際市場對動力電池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度量衡”,那么勢必會對國內企業(yè)的出海戰(zhàn)略造成重重阻礙。
其實,在諸多車企的眼中,電芯的形狀如何,也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動力電池系統(tǒng)成本、安全性、性能等多方面的平衡。換句話說,動力電池廠商的主要作用,便是更好地賦能新能源汽車,以推動整個行業(yè)的發(fā)展。
至于究竟哪種電芯的封裝形式,會成為市場的主流,必然還需要更長的時間去檢驗。
只不過,面對即將到來的電芯封裝之爭,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一眾國內電池廠商,準備好了嗎?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張之棟
本文地址:http://www.healthsupplement-reviews.com/news/qiye/185013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healthsupplement-reviews.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