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破解充電困境,探索新技術發(fā)展,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于8月23日在清華大學舉辦了2017年第五期“電動汽車熱點問題系列研討會”,細分純電動乘用車面向大功率充電的高壓系統(tǒng)技術挑戰(zhàn)與發(fā)展前景、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探索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充電業(yè)態(tài)三個主題,探討充電困境與技術發(fā)展。
以下為此次研討會發(fā)言嘉賓南京南瑞集團國際部副主任倪峰的發(fā)言精編:
大功率充電的需求是非常明確的,無論國內外,商用車、出租車、網(wǎng)約車等車輛都有非常急切、迫切的需求。另外,國內外在長途旅行上對大功率充電也有一定需求,尤其是歐洲、美國,長途旅行是較常見的一種出行方式,因此對大功率在高速公路上的應用,有非常迫切的需求。而我國除了上述方面的需求外,在一些特大型的城市,如北上廣深,由于大多數(shù)車主很難找到車位進行充電,所以他們也會對大功率充電有強烈需求。
國外大功率充電進展
總體來說,歐美企業(yè)準備第一步在2017、2018年左右,實現(xiàn)150千瓦以上的大功率充電。在2020年前后,歐美企業(yè)將實現(xiàn)350千瓦及以上的大功率充電。
實際上,歐美日等企業(yè)真正開始在標準化方面進入大功率充電,并不是特別早,應該是2016年才提出來。但目前來看,進展速度非???,明年或將發(fā)布部分標準。
今年,歐洲包括寶馬、戴姆勒、保時捷、奧迪等車企和美國福特成立了合資公司,希望用2年的時間在歐洲建立大功率充電網(wǎng)絡,而目前來看,這個充電網(wǎng)絡的建設速度超出意料,今年底可能在歐洲會建成10座以內的充電站,2019年計劃建成400余座350千瓦以上的充電站。
而這些大功率充電網(wǎng)絡全部由車企出資,并由車企自己制定路線,其他的運營商沒有直接加入。關于如何盈利,這些企業(yè)介紹,有兩個方面,一是300公里續(xù)駛里程以上的電動汽車進入市場,如果沒有大功率充電的支持,很難打開市場;二是在充電費用上,現(xiàn)在設置的充電費用高于汽油,以保證盈利。其理由是長途旅行需求對私人車輛來說占比不大,為此付出較高的費用,可以被使用者接受。
在大功率充電方面,日本走得相對緩慢。目前日本主要還是傾向于150千瓦左右的功率,而350千瓦的大功率充電計劃在2022年以后再實現(xiàn)。日本認為當前不需要著急實現(xiàn)350千瓦的大功率充電。在這一點上,歐美和日本還存在差別。
大功率充電實施路線
目前,常用的大功率充電一般分兩種:標準運行方式和特殊運行方式。標準運行方式,是通過加大電纜截面,多連接器,提高載流能力,重慶在幾年前已經(jīng)使用這種方式。但這種方式會導致電纜重量增加,操作不方便,不適合用于公共場所,可能比較適合專用的場地使用。目前,有人提出了全自動或半自動的解決方案,IEC也成立了工作組,做機器輔助充電。
特殊運行方式是目前比較流行的方式,就是采用熱管理技術。實際上,大功率充電對充電側來講,最大的問題就是冷卻方式,能夠在較小的截面上實現(xiàn)大電流的承載。
大功率充電實際上在IEC61851兩個版本種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相比舊標準,增加了大功率充電后,新標準對于溫度點有了明確的要求,包括測試、工作方式等。
將兩種方式做個比較。在普通方式下,通過增加電纜截面承載350安培或者400安培電流時,需要110平方米的電纜才能保證長期正常工作,但增加冷卻后,只需要50-70平方米甚至更小。
大功率充電難點
大功率充電的連接器設計有一個難點,一般我們講溫度測量值,怎么得到的,通過連接器里某一特定的位置溫度傳感器來獲得的,大家知道,尤其在接觸面或者端接頭這些地方是很難把傳感器直接裝在發(fā)熱處的。溫度檢測的值和實際溫度值中間是有德爾塔的,隨著不同工況斜率是不一樣的。所以,需要對整個充電過程的溫度點進行測試,還要對整個充電過程的時間加速度有一定預判,所以這就是需要做連接器連接廠家,包括充電廠家要對溫度有很精確的把握住。
另外,安裝這個位置,因為大家說連接器工作環(huán)境是相對比較惡劣的,經(jīng)常會跌落、碾壓發(fā)生,這些連接器探頭的位置不能發(fā)生偏移,如果發(fā)生偏移的話溫度檢測會有比較大的問題,這是比較難解決的問題,現(xiàn)在各個國家也都在想辦法解決這些事情。
整個大功率有一個簡單的拓撲圖,和原來的拓撲相比最大的區(qū)別,在所有的發(fā)熱端點,我們充電機而言,我們的車輛插頭和車輛插座都可以安裝車輛傳感器,根據(jù)原來的要求包括我們國標的要求,現(xiàn)在對大功率的要求需要4個傳感器裝上去。另外,電纜里面還會有相應的東西。
同時針對大功率連接的設計也提出了實驗檢測的方法,包括制造一些測量的量具,模擬車端發(fā)熱的過程檢測插頭,或者通過短路的電路模擬充電的過程產(chǎn)生大電流來檢測整個車輛插頭溫升的情況,這個東西在IEC的標準里面都做了詳盡的規(guī)定。
我國在大功率充電方面的進展和規(guī)劃
中國大功率充電是從2016年開始的。目前由中電聯(lián)和中汽研兩家單位牽頭,成立了大功率充電標準工作組,充電組成員包括充電設施廠家、連接器廠家、電纜廠家、車企和電池企業(yè),將近20家企業(yè)參與了這方面工作,對大功率充電技術進行了探討和研究,也做了相關實驗和設計。
從2016年3月起,在北京、深圳、南京等地開了若干次關于大功率充電的會議,對技術細節(jié)進行了討論。今年5月正式成立了工作組。6月,將大功率充電這一議題作為我國與德國的合作項目,已經(jīng)得到了雙方政府的認可。
目前,已經(jīng)基本確定了中國大功率充電的目標,這個目標分近期和遠期。經(jīng)過一系列調研,第一步電壓平臺可能定在700V左右。對于電動汽車而言,電壓平臺現(xiàn)在最大的問題是,提升電壓平臺的器件,尤其是汽車級應用器件還不能輕易獲得。因此,500-700V可能是大功率充電較好的起步點。而對于充電設施而言,再次提升電壓,至少對充電設施來講,較為容易實現(xiàn)。電流方面,可能會將400-500安培作為起步點。
關于兼容的問題,目前工作組有兩個方案,一是延用2015版充電連接器,在目前國標情況下增加改造,來實現(xiàn)大功率充電。另一種方案是基于大功率充電進行重新設計。兩種方案都有優(yōu)缺點,第一個方案的優(yōu)點是與現(xiàn)有標準端面兼容,理論上講不需要做任何物理轉換,缺點則是,2015版標準在設計時,根本沒有考慮大功率充電的問題,甚至正常充電時,還存在很多當時沒有考慮到的情況。而重新設計新的使用大功率的連接器,可以做很多優(yōu)化,提高性能和安全性。這一方案的缺點是,與原來的端面不兼容,需要設計轉接頭。
關于充電電纜,也需要重新定義,包括冷卻系統(tǒng)如何選擇、工作情況下對導體溫度的檢測、電纜的抗碾壓測試、柔軟度、兼容性等。目前,關于電纜的標準剛出了一版,這都是需要討論的問題。
在充電機側也需要改進,包括控制導引電路。我國目前的控制導引電路在原來的基礎上使用問題不大。但如果使用大功率充電,就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沒有硬節(jié)電信號,這也是我國原有方案和歐美日等國的一大區(qū)別。歐美的方案中,CCS電路里帶了一個S開關,可以通過硬件的信號,從車側向樁通知異常狀態(tài),日本的方案中有三個硬節(jié)電信號,保證車到樁、樁到車之間的信號傳遞。
因此,我們提出一個改進電路,利用現(xiàn)在的輔助電源,增加兩個控制點,這樣電路本身在控制邏輯上和原來完全兼容,但提供了車到樁、樁到車的信號,同時可以解決以前老電路對PE斷針情況無法判斷的問題。采用這個信號后,輔助電源是不能用了,但是根據(jù)調研的情況,包括大車在內,2015版標準實際上對輔助電源已經(jīng)做了一定限制,當時限制是10安培,所以準備把這個作為一些輔助的功率電源,基本上已經(jīng)不用了,所以說這個影響非常小。
另外,充電機也需解決一些問題。目前充電機標準沒有完善,如果電壓平臺提高到1000V,覆蓋范圍可能就是200-1000V,如果還是采用原來的恒流方式,那么低壓時功率會大幅減小體驗會很差。這種情況,我們會對某一些電壓端做恒功率的處理,保證在低電壓時也能夠達到一定的輸出功率。在充電機里要記錄的一些東西,有一些Y電容要求的問題,因為隨著充電機的功率增大,Y電流也會增大。
最后是關于通訊協(xié)議。原來通訊協(xié)議對大功率沒有任何支持,包括緊急情況的處理、溫度的處理,以及即插即用的方式,以前是沒有存在這種可以把車輛的ID傳入充電機的方式。所以,希望借助大功率充電的機會,將充電協(xié)議進行部分修訂,包括測試大功率充電的標準、即插即用的方式和充電通信安全的問題。
目前為止,工作組內部比較傾向性的意見還是設計新方案繼續(xù)往前走。我們現(xiàn)在開始做驗證系統(tǒng),包括連接器的設計,可能在今年年底,會拿出連接器的設計初稿。從明年開始,可能會選擇恰當時間,請一些公司加入并提供車輛,以供我們做實驗,希望明年6月時能夠完成初步的實驗,初步定的功率可能200—300千瓦左右,在500—700V情況下實現(xiàn)400安培的充電。
關于標準,我們希望是在具備一定數(shù)據(jù)積累的情況下,再進行標準的詳盡制定。因此,我們打算今年年底把計算報上去,明年開始在實驗室驗證,最后再進行標準的制定工作,最終,我們將在2019年前后將大功率充電標準制定完成。
(根據(jù)發(fā)言整理)
來源:第一電動網(wǎng)
作者: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
本文地址:http://www.healthsupplement-reviews.com/kol/56089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wǎng)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yōu)楸疚牡恼鎸嵭院椭辛⑿载撠煟^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ǎng)。本文版權歸原創(chuàng)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ǎng)(www.healthsupplement-reviews.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wǎng)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lián)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fā)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