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德國國際汽車及智慧出行博覽會上,英特爾CEO Pat Gelsinger發(fā)表主題演講,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預測:到2030年,芯片將占高端汽車物料成本(BOM)20%以上,比2019年的4%增長5倍,2025年將占12%,這個價值占比提高的過程會持續(xù)發(fā)生(全球各行業(yè)對芯片需求也在持續(xù)增長)。這個事情值得聊一下。
▲圖1.芯片會按照這個趨勢
直接占據(jù)車輛這么高的制造成本嗎?
Part 1
在2025年能占12%么?
我們拿1764公斤的Model 3來看,之前也有不少的車企拿車輛的單公斤價格和小龍蝦來比,我們在分系統(tǒng)和分部分來看,如果認為60-80kWh的電池占Model 3占整車BOM成本的40%左右的時候,如果將來半導體再拿掉20%(哪怕是2025年的12%),那么其他林林總總的部件,也就是只有一半不到的價格,而這部分的重量大概需要占整車的70%。
備注:說實話,目前大家確實把價值的增量部分投向了半導體和軟件部分。
▲圖2.我們能接受傳統(tǒng)部件的
價值量被逐步壓縮到很小的比例么?
在之前UBS的幾份報告里面,有對現(xiàn)有Model 3這樣的電動汽車的芯片價值藍本,在整個成本里面對于Model 3的估算是所有的半導體占1516美金(大約9500RMB),如果我們估算42000美金的平均售價, BOM估算為2.5萬美金,估算當前的芯片占比為6%左右。在這個1516美金里面,最多的是電驅動部分,其次是ADAS的部分,然后是娛樂系統(tǒng)和PD部分,最少的是車身控制。
▲圖3.特斯拉的成本結構比例
也就是說,圍繞娛樂系統(tǒng)147美金、ADAS510美金、車身控制115美金、PDS為107美金、電驅動部分包括BMS、高雅控制、OBC和DC-DC和功率半導體部分一共636美金。
備注:這里估算的逆變器SiC的好像少了一些。
▲表1.當時分解的芯片價值表格
在這個細分的636美金里面,還做了一些拆解,如下圖所示。
▲圖4.動力系統(tǒng)里面的636美金的分解表
▲圖5.對應動力總成里面芯片的價值分解(供應商)
在替換Nvidia芯片之前,特斯拉所分配的芯片成本,后續(xù)單車200美金,特斯拉也用自己的團隊把這部分給革新掉了,也就是說把這部分的采購部分分解成為芯片開發(fā)和芯片代工的費用(養(yǎng)團隊和芯片IP費用計入開發(fā)成本),有效降低了成本。
▲圖6.非動力總成和整個芯片成本
Part 2
對與不對
我覺得汽車企業(yè)最終還是會走手機所走過的路,芯片確實會占據(jù)成本的很大一部分,但是看到特斯拉這樣的玩家通過自主設計和架構的簡化,也在努力降低芯片的成本。
備注:之前特斯拉最大的特點是可以替換大量的底層MCU芯片設計。
而我們看到的英特爾的Mobileye的季度收入,增長是趨緩的,每個季度卡在了3億美金左右,換言之在當前的L2時代,豪華車(非電動)最大的芯片投入還是在座艙和智能駕駛兩塊投入,電氣化動力總成可能會增加600-800美金,但是總體的占比還是很有限的。
▲圖7.英特爾旗下的Mobileye的季度收入
也就是說,英特爾的CEO,預估的是接下來Mobileye所期望的L4時代(2030年),配置多Lidar和高算力的高端電動汽車,在多感知和高算力下可能的成本3500美金,達到所期望的5000美金(20%)。最大的增量部分,是在ADAS這塊。
▲圖8.UBS對于分區(qū)域半導體的增長預估
小結:從價值量的判斷,可以不停更新和拆解,我主要是看接下來該怎么去思考整體的投資框架,我重新再來看這些報告,從中我們可以汲取很有意思的觀點,不停去思辨里面的價值。
來源:第一電動網(wǎng)
作者:朱玉龍
本文地址:http://www.healthsupplement-reviews.com/kol/169179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