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大牛說
  3. 吉利急了:李書福萬字動員書背后的激流

吉利急了:李書福萬字動員書背后的激流

上周末,小米(HK:01810)造車消息霸屏媒體,很大程度上壓制了李書福“汽車產業(yè)革命已經開始‘暴動’”的萬字內部動員書的全網曝光度。但分析小米造車之前,我們還是須將注意力放到吉利汽車(HK:00175)上。

這家在上個周期里最豪情四射的中國本土車企,真的要革自己的命了。

今年1月11日,吉利宣布與百度組建智能電動汽車公司,新組建的汽車公司將面向乘用車市場,旨在讓用戶購買到更極致的智能電動汽車。緊接著兩天后,吉利官宣與富士康組建合資公司,為全球汽車及出行企業(yè)提供代工生產及定制顧問服務。

而就在兩天前,2月20日,李書福還透露了兩個藍色吉利行動計劃,包括主攻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和主攻純電動智能汽車。該計劃顯示,吉利將組建全新的純電動汽車公司。這代表除與巨頭合作外,吉利還將正面參與智能純電動汽車市場的競爭。

吉利汽車全面轉向新能源的前景,還能一如既往的“吉利”嗎?

01

起底吉利基本盤

【1】品牌力

2020年,吉利汽車銷售132萬輛,再度摘得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桂冠。自2017年以來,吉利汽車已連續(xù)四年蟬聯銷量冠軍。

未來,吉利汽車將繼續(xù)穩(wěn)固行業(yè)地位,公司已將2021年的銷量目標定為153萬輛,同比增長16%,有望與對手拉開更大差距(注:關于吉利的基本情況請查看我們此前報告《對決比亞迪,吉利汽車不想“單押”寧德時代》)。

圖片

圖1:2020年1-12月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排名TOP 15(單位:萬輛),資料來源:中汽協

【2】殺手锏

一直以來,吉利就對新能源汽車野心勃勃。早在2015年,吉利提出宏大的新能源戰(zhàn)略-藍色吉利行動,放出“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吉利整體銷量90%以上”的目標,不過現在看來,藍色吉利行動是雷聲大、雨點小。

有了上次被打臉的經歷,加上汽車電動化的不可逆趨勢,吉利一直在默默的發(fā)力新能源汽車,終于在去年9月份推出純電平臺-浩瀚架構SEA(Sustainable Experience Architecture)。

圖片

圖2:吉利的浩瀚架構

這個吉利耗時4年,投入180億研發(fā)的純電平臺將成為吉利汽車征戰(zhàn)新能源領域的殺手锏。

挑重點講,浩瀚架構有兩大亮點:

一是浩瀚架構是全球最大帶寬的智能純電架構。突破物理局限,軸距覆蓋1800-3300mm,可以打造A-E級車全尺寸汽車。在物理形態(tài)上,可以打造轎車、SUV、MPV、皮卡、未來出行車等全部造型。簡單說就是,小到奔馳Smart,大到皮卡都可以在該平臺上量產。

圖片

圖3:來源網絡

其次,浩瀚架構擁有全球最高效的智能電動車解決方案。傳統(tǒng)嵌入式軟件開發(fā)周期需要36-44個月,無法滿足快速更新迭代的需求,而浩瀚架構可以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使得汽車軟件開發(fā)時間至少縮短50%,能夠快速響應用戶的需求。

未來的汽車將更加注重智能化,即硬件、軟件的高度融合。但是傳統(tǒng)燃油車靠硬件支撐的架構,在軟件方面薄弱,無法滿足智能汽車的需求。而浩瀚架構共有三層架構,分別是傳統(tǒng)硬件層、浩瀚OS的系統(tǒng)層、以及承載商業(yè)模式的生態(tài)層。不僅考慮了軟件可升級的預埋,同時也考慮到了硬件方面可更換。舉例說,浩瀚OS整車智能解決方案可實現全場景、全生命周期的FOTA(在線固件升級)。

如上所述,浩瀚架構擁有駛向智能汽車的前瞻性,而吉利與百度、富士康成立的合資公司也正是基于SEA浩瀚智架構展開。

【3】李書福的夙愿

自吉利將沃爾沃收入囊中之后,吉利向沃爾沃提供資金,沃爾沃也向吉利提供技術、人才,看起來雙方合作親密無間。不過很多人可能不清楚,當時吉利掏家底的收購了沃爾沃,但收購協議規(guī)定“吉利汽車不得直接使用沃爾沃汽車的發(fā)動機技術”,吉利仍舊是吉利,只能眼巴巴的遙望沃爾沃的核心技術。

其實這也在情理之中,畢竟發(fā)動機技術是燃油車的核心,幾十年來苦心鉆研的成果怎能拱手讓人。作為當時不堪重負的沃爾沃,所有工廠、生產線和相關技術都可以出售,唯獨發(fā)動機技術,這在收購當時是沃爾沃的底線。

當然吉利與沃爾沃也有許多深度合作,比較典型的就是領克。這是由吉利和沃爾沃共同孵化的品牌,由吉利和沃爾沃聯合開發(fā)的CAM平臺打造。首款車型領克01不僅用上了沃爾沃XC40同款發(fā)動機,外觀和內飾的設計也由沃爾沃團隊親自操刀,安全配置方面更繼承了沃爾沃的優(yōu)秀基因。

自2017年底首款車型投放市場至今,領克累計銷量超過了43萬臺,2020全年領克總銷量達到17.5臺,疫情影響下逆勢同比增長約37%,已然成為國內成功的中端汽車品牌。

多年磨合之后,吉利終于迎來轉機。去年2月10號,吉利發(fā)布公告稱正在籌劃與沃爾沃業(yè)務重組,吉利掌舵人李書福盼了10年的愿望夙愿即將實現:重組完成后,吉利可以直接使用并學習沃爾沃的核心技術,同時吉利自身也能更上一個臺階,成為一家年銷量過200萬,真正覆蓋高、中、低端車型的全球汽車品牌。

而且合并之后的吉利,將更具規(guī)模優(yōu)勢,擁有更強技術能力和資源,可以降低研發(fā)、采購和管理等方面的支出。還有吉利在A股科創(chuàng)板上市的日程也越來越近,未來吉利將有更多的資金和精力角逐全球汽車市場。

圖片

圖4:吉利-沃爾沃的戰(zhàn)略協同效應,資料來源:Wind、公司歷年年報、方正證券

綜合來講,正是吉利穩(wěn)固的品牌地位和行業(yè)領先的浩瀚架構贏得了對方的青睞。不過深究其中,百度、富士康等巨頭也迫切需要破局,各有各的算盤。

02

巨頭們的算盤

【1】百度的自動駕駛野望

眾所周知,百度是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平臺型公司,同樣在自動駕駛領域,百度也處于全球領先位置。算下來百度押注自動駕駛已經8年,早在2013年,理工男李彥宏就已經看到了未來自動駕駛的前景。

作為唯一承擔自動駕駛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chuàng)新平臺的企業(yè),百度交了一份不錯的答卷。截至2019年底,百度自動駕駛全球專利申請超過1800余項,位列國內第一;在美國測試里程為10.33萬英里,MPI(Miles Per Intervention,即每兩次人工干預之間行駛的平均里程)為18050,排名全球第一;目前百度已獲得國內唯一的最高級T4牌照,及120張載人測試牌照,測試里程超過300萬公里(關于百度智能駕駛的詳細分析,參考我們此前的報告《“第四類造車玩家”登上歷史舞臺,中美歐暗戰(zhàn)自動駕駛》)

再好的技術,沒有實實在在的落地,也只能算作“鏡中花、水中月”??粗荒陙硇※i、蔚來等造車新勢力把自動駕駛玩的風生水起,技術領先的百度自然再也坐不住。

百度與吉利成立合資汽車制造公司后,由吉利提供浩瀚架構,負責整車制造,百度多年積累的AI及自動駕駛方面的技術終于可以正式落地,同時也避免了過度重資產投入汽車生產造成的資本負擔,可謂一舉兩得。

圖片

5:車路協同系統(tǒng)示意圖。來源:網絡

【2】富士康的“造車夢”

作為全球消費電子代工的絕對龍頭,富士康也有中年危機。手機業(yè)務進入存量競爭階段,代加工利潤持續(xù)下滑,根據財報顯示:2019年,富士康凈利潤下滑11%,連續(xù)第3年下降。富士康必須要找到第二增長曲線。

六年前,富士康曾聯手騰訊、和諧汽車成立了和諧富騰,負責生產制造部分,但是不久便停止投資,項目隨之擱淺,后來投資了小鵬汽車。到了2020年,富士康的電動汽車布局走上快車道,先后與菲亞特克萊斯勒(FCA)、裕隆汽車成立合資公司。到今年1月份,與拜騰汽車、南京市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達成戰(zhàn)略合作。

從最近與吉利成立合資公司事件看來,富士康的第二增長曲線確定無疑就是電動汽車的代加工業(yè)務。

圖片

圖6:富士康近年汽車領域事件梳理,資料來源:公司資料

富士康的現任董事長劉揚偉此前曾表示,富士康目標在2025-2027年拿下全球10%的電動車生產份額(合計約3000萬輛),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要知道去年一整年特斯拉全球工廠滿負荷生產也才50萬輛。所以,富士康必須要有吉利這樣龐大的整車廠來完成“造車夢”。

圖片

7:吉利與富士康線上簽約儀式,來源:網絡

03

向左還是向右?

【1】“油改電”怪圈破局

此前吉利一直沒有專屬的純電動汽車平臺,主要的產品帝豪EV還是來自油改電,甚至單獨成立的純電品牌—幾何汽車也沒能跳出“油改電”的怪圈。

所謂的“油改電”即在燃油車的主體結構上,把油箱、發(fā)動機、變速箱等部件,更換為動力電池、電動機以及電控系統(tǒng)。好處是可以用原來的平臺,降低整車價格,但是缺點也很致命,電池布局不合理、侵占空間、影響操控,甚至還會有安全問題。

這也導致吉利的幾何品牌一直銷售低迷,在2020年的銷量只有區(qū)區(qū)6萬多輛,跟比亞迪的年銷43萬輛新能源車比起來,頓時黯然失色。

當造車新勢力和比亞迪漢、五菱mini賣的熱火朝天的時候,由于吉利一直沒有打造出一款爆款純電動車型,吉利的新能源車仍處于被動境地,真是“起了大早,趕了個晚集”。

不過,在領克zero上市后,吉利在新能源的被動局面有望得到緩解。

作為浩瀚架構的首款量產車型,吉利對領克zero可是寄予厚望。一來領克品牌本身具有良好的客戶基礎及銷售渠道;另外從官方發(fā)布的參數來看,領克zero配置的續(xù)航、零百加速、熱管理系統(tǒng)、自動駕駛等方面屬于行業(yè)主流以上水平,有可以跟Model 3、比亞迪漢、小鵬P7等車型正面剛的潛力。

圖片

圖8:領克zero的亮點,資料來源:公司官網

【2】浩瀚架構的成本約束

未來車企的路線是做大平臺、共享平臺。平臺下的車型銷量越多,自然車均成本越低,而共享平臺不僅可以均攤研發(fā)成本,同時也能為車企帶來一定的收入。

比如大眾的MEB平臺,在2019年日內瓦車展上,大眾對外宣布開放MEB平臺,邀請其他車廠共用該平臺進行純電動車的開發(fā),大眾在該平臺上已經耗時五年,耗費了數十億歐元,現在卻愿意共享出來,無非是為了降成本、增收入。

上文說到浩瀚架構可是吉利耗時4年,投入180億元打造的平臺,吉利花了這么多錢自然也要找更多的合作方來把浩瀚架構物盡其用。

根據吉利介紹,目前的浩瀚架構,在研車型包括吉利、領克、沃爾沃、Smart等7個品牌超過16款車型,這顯然無法滿足吉利的需求,未來得益于合資公司的輸出,通過浩瀚架構研發(fā)的新品牌和新車型數量有望逐步提升。

【3】智能化后進生的覺醒

未來以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為趨勢的汽車“新四化”,將重塑傳統(tǒng)汽車行業(yè)格局。作為國內傳統(tǒng)車代表的吉利,自然也圍繞“新四化”做了不少布局:通過旗下的曹操出行探索共享出行領域;與中國鐵路投資有限公司、騰訊成立國鐵吉訊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全球融合出行的互聯網科技公司;同時還跟中國電信,在車家互聯網、云計算等領域開展合作。

但吉利在智能化上,步伐仍舊太慢,尤其是自動駕駛技術。

近幾年,吉利將主要研發(fā)精力都投入在了G-Pilot 3.0自動駕駛平臺上,根據吉利在2019年寧波龍灣論壇上表示說法,吉利將于2020年實現L3等級自動駕駛車型的大規(guī)模量產,局部工況實現L3級別的高度自動駕駛,但從其去年11月最新上市的車型星瑞來看,還遠遠未達到L3級別要求,吉利的量產能力仍徘徊在L2級自動駕駛輔助功能上。

長安、廣汽已于2020年開始量產準L3級自動駕駛汽車了,去年6月份,具備準L3級別功能的廣汽埃安V和長安UNI-T陸續(xù)上市。

好在吉利與百度達成合作后,吉利有望獲得后者先進的人工智能與自動駕駛技術,通過百度的Apollo自動駕駛、小度車載、百度地圖等,提升智能化水平。

總結下來,吉利與百度、富士康等巨頭的合作可以有效補足吉利的短板。但是想要在新能源領域扭轉乾坤,還要能扛住多方勢力的打擊:

首先,對外是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電動車企,以及轉型的大眾;

其次,還要面對國內造車新勢力的強勢崛起;

第三,隨時會有跨界新對手加入這個競技場,比如最近傳聞擬花200多億投資三方傳統(tǒng)主機廠的蘋果。

除此之外,外界也有不少擔憂,吉利近幾年一直在“買買買”的路上,攤子也鋪得很大。前期收購寶騰、路特斯,這兩年又收購力帆、托管獵豹汽車,甚至還參與重卡,飛行汽車制造,最近吉利又參與賈總的FF造車——吉利還有多少精力做研發(fā),會不會變成下一個“富士康”?

同時,國內長安、上汽、廣汽等傳統(tǒng)車企也紛紛聯手阿里巴巴、華為等互聯網巨頭,推出新一代的智能汽車品牌。

向左是“下一個富士康”,向右則是無法預期結果的修羅場。看樣子,吉利的大時代仍舊任重而道遠。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錦緞

本文地址:http://www.healthsupplement-reviews.com/kol/138447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收藏
68
  • 分享到:
發(fā)表評論
新聞推薦
熱文榜
日排行
周排行
第一電動網官方微信

反饋和建議 在線回復

您的詢價信息
已經成功提交我們稍后會聯系您進行報價!

第一電動網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