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上午好,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和北大國際EMBA是本次論壇的學術支持機構,我謹代表這兩個單位預祝本次論壇成功,也預祝第一電動網(wǎng)成為我們國家新能源汽車的領頭羊,一個信息的集散港。
姚洋(北大國家發(fā)展研究院副院長)
我自己在電動汽車,新能源汽車方面實際上是門外漢,對這個了解不是很多,作為學術支持單位,我想他一些背景性的東西,就是中國遇到的能源挑戰(zhàn),然后再談一點關于自己對新能源汽車機遇的一些看法。剛才侯司長提到房價在漲,油價也在漲?,F(xiàn)在看來中國如果維持現(xiàn)在這種能源消耗模式,我們可能離油價達到150美元一桶已經(jīng)不是很遙遠了,可能會在十來年間我們永遠達到那個高峰。所以我想從中國在全球氣侯變化中的地位,大體上從這里開始講起。
剛才侯司長已經(jīng)說了,中國我們已經(jīng)明確承認是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中國的溫室氣體已經(jīng)占到全球氣體排放的18%,美國比我們略低一點,如果我們什么都不變,到2030年,中國一個國家的排放將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這是一個非常大的一個體量。當然了,我們到那個時候中國的經(jīng)濟體量可能也會達到世界的三分之一,但是我們現(xiàn)在的經(jīng)濟體量是世界的8%,我們只有世界的8%,按照名義量計算,按照實際量計算可能16%,大概這樣的水平,但是我們汽車氣體排放占到18%,所以中國必然成為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的一個焦點,現(xiàn)在國家的政策就是到海外找油,加強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關注。
看中國石油進口增量和世界石油產(chǎn)量的增量,中國在世界石油市場占的比重是越來越高,藍顏色是中國石油進口的增量,不是進口量,是進口的增量,紅顏色是世界石油產(chǎn)量的增量。從05年開始,基本上中國的增量就是世界石油產(chǎn)量的增量,也就是世界石油產(chǎn)量增加的部分,基本上全到中國來了。所以有一種說法我開始還懷疑,但是現(xiàn)在看來這種說法還是很有道理,一般人聽到這個預測,都是因為中國收入的增加,對石油消耗的增加,最終會推高世界的油價。但是推高世界的油價,對我們開汽車來說是一件壞事,但是對新能源汽車可能是一個利好的消息,因為油價上去了,新能源才會顯得更便宜,現(xiàn)在可能我的一個感想,當然不是我今天主要要說的,我倒覺得國家要采取政策,第一政策是提高油價,不提高油價,首先你這個汽車總量就控制不下來,第二也不會給新能源汽車提供生存的空間,只有你把這個油價提高了。而且提高油價比其他方式是最簡便的,最簡捷的,最節(jié)省成本的,交易過程中就把這個問題解決了,也不需要搖號了,更不需要像現(xiàn)在有人提出來,是搞要有停車證,如果施行停車證,當然這是最壞的辦法。
我們國家已經(jīng)承諾減排,到2020年,我們國家單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要比承諾的比2005年下降40%到45%,現(xiàn)在來看,這個目標是有可能能達到,因為從05年到08年,平均每年我們下降了3.3%,十一五期間,我們應該來說是勉強達到了20%的減排,我說勉強,因為直到今年年初的時候,我們還差的很遠,今年我們是采用了一些特殊手段,把這個排放給壓下來。但是在未來十年里頭,我們減排其中的很大一項,就是改變我們能源消耗的結構,這個是對我們減排會非常有利的。
我們國家能源消耗結構和其他國家比,差別很大,世界平均來說三分之一是石油,四分之一是天然氣,煤炭占30%,中國剛好反過來,我們煤炭占70%,我們主要是以消耗煤炭為主,因為我們自己石油儲量比較少,靠進口石油這個壓力非常大,所以我們煤炭為主的這種能源消耗結構對我們國家排放其實是影響很大,因為燒煤排放比燒油要大得多,比燒天然氣又大得多得多。這個煤炭行業(yè)當然現(xiàn)在清潔技術在進步,但是要讓它更加進步,你要有更多的人去使用,電動汽車實際上是推動煤炭更加清潔一個很重要的手段,電動汽車也是可以在這方面會更加充分地利用我們國家的煤炭資源。
這個圖大家看是我們國家的三大能源儲量,一個是煤炭,一個石油,一個天然氣。煤炭按照現(xiàn)在的開采速度,我們還可以開采七十年,石油有十五年,天然氣有六十年,所以煤炭還是我們主要的能源儲備。
電動汽車在這方面就很有優(yōu)勢,因為中國主要的資源是在煤炭,我們不能依靠石油進口,依靠石油進口一個在戰(zhàn)略上來說,我們受制于人,我們現(xiàn)在大量的進口石油對于我們國家各個方面壓力都很大,對資金投入是一個方面,但是更多方面我覺得是戰(zhàn)略上的壓力,因為你過分依賴國外的石油供應,對我們國家戰(zhàn)略的壓力是非常非常大的,國際上對中國又非常警惕,所以我們要盡量減少對國際石油的依賴。電動汽車它的優(yōu)勢就是它可以用電,電可以集中生產(chǎn),所以我們可能利用我們的優(yōu)勢資源,就是煤炭。第二個方面就是不需要依賴別的國家。第三個方面就是比較集中,不是說沒有排放,電動汽車實際上有排放的,只不過它沒有終端的排放,但是這個排放是比較集中的。這種集中的排放有一個好處,就是它可以集中治理,我們知道這種分散的排放是最難治理的,集中到電廠里面去治理好得多,特別大量使用的時候,排放容易治理。第四個優(yōu)勢可能就是我們龐總一開始說的實現(xiàn)一個飛躍,跨越國家發(fā)展壁壘。其實說起來從目前情況來看,非常同意侯司長的看法,應該來說混合動力是在目前來說,最有商業(yè)價值的一種模式,混合動力有什么好處呢?就是它邊開邊充電,是一個回收能源的過程,一剎車就把這個能源回收了,它對電池進行充電,但是這個技術我們不掌握,因為這個首先要發(fā)動機非常非常好,我們國家實際上沒有這方面的優(yōu)勢,一次性跨越到電動汽車,我們可以繞過發(fā)達國家對我們國家設置的技術壁壘,最終有可能實現(xiàn)一個飛躍式的發(fā)展,這是我自己感覺這方面電動汽車的優(yōu)勢。
但是電動汽車面臨的挑戰(zhàn)也是非常巨大的,我們在座都是這方面的專家,我只是從一個消費者的角度來說這個問題,一個是續(xù)航能力現(xiàn)在還很低,我們國家大概比亞迪最好的可能也就是三百公里,這樣一個續(xù)航能力和汽車相比,特別和輕型的小型汽車,經(jīng)濟型的汽車相比,還是要差很大的,有很大的距離。第二個就是電池的成本還是非常高的,因為相對而言,這種電動汽車對于消費者來說,還是太貴了,大家是不是愿意掏錢去買,是很大一個問題。再一個是電池的安全問題,因為現(xiàn)在特別是鋰電池,安全隱患的,特別串聯(lián)起來的電池,一旦遇到撞擊以后可能會爆炸,有很大的危險系數(shù),特別在中國,交通事故很多的情況下,這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
第二方面的挑戰(zhàn)就是消費方面的挑戰(zhàn)。電動汽車加速性還是趕不上汽油汽車,畢竟是二次轉化,能源發(fā)電,發(fā)電再充到電池里頭,再轉化成機械的,經(jīng)過二手,不像汽油或者柴油汽車,直接燃燒,直接變成機械,所以加速性能要好。再一個駕駛的樂趣,它無聲無息,這樣其實少了駕駛樂趣,寶馬汽車聲音很大,吼叫。實際上寶馬汽車完全可以做到無聲無息,何以把這個聲音降到極低的水平,但是他有意不這么做,我們有寶馬專家在這兒。實際上這種吼叫聲刺激你腎上腺素,讓你感覺駕駛樂趣,這個電動汽車實際上沒有這方面的東西,所以消費者有一個接受的問題。我剛剛看材料說,MINI這款車加速性能很好,但是總是覺得在開一輛電瓶車,這個大家有一個感覺。
再一個環(huán)境方面的挑戰(zhàn),廢舊電池處理問題,我們雖然說排放沒有了,但是這么多電池怎么辦?的確要好好研究一下,我聽說可以用到風力發(fā)電廠去,因為風力發(fā)電它非常不平穩(wěn),有時候多,有時候少,要儲存,所以電池不能用在汽車上,可以儲存風力發(fā)電,產(chǎn)生的電能可能也是一個方面,但是最終還是有一個如何處理廢舊電池的問題。
最后一個就是轉型期間的挑戰(zhàn),在沒有達到經(jīng)濟規(guī)模的情況下,誰來維持這個研發(fā),研發(fā)投入誰來投入?我們現(xiàn)在當然靠企業(yè)自己有一些研發(fā)投入,國家上這個項目風險又很大,我們能不能完成這個驚險的一跳,從現(xiàn)在普通汽車,我們普通汽車還沒有做到爐火純青地步的時候,我們一下跳躍到電動汽車,國家是不是有這個決心,一次性投入這么大的資金來支持電動汽車發(fā)展。
總的來說,我想我是一個外行,我只是簡單說一下自己的看法,總結起來我想說,電動汽車從中國的能源發(fā)展角度,能源戰(zhàn)略角度應該來說是一步正確的方向,但是這方面的挑戰(zhàn)的確是驚人的,這里面有很高的風險,極有可能我們會失敗,但是我想在座的都是這方面精英,今天有這么多人來參加這個會,說明這個電動汽車應該來說是一個很有希望的一個產(chǎn)業(yè),謝謝各位!
來源:第一電動網(wǎng)
作者:楊建文
本文地址:http://www.healthsupplement-reviews.com/news/pinglun/2638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